農業現代化加速推進

今年以來,我國農業產業在應對氣候變化、資源約束、需求升級等多重挑戰中穩步前行。農業生產在科技創新、綠色可持續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智能農業、精準農業成爲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從農業產出來看,我國糧食產量在連續9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的基礎上,今年首次突破1.4萬億斤,反映出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內生增長。從防災減災能力看,前三季度,全國農作物受災面積爲905萬公頃,同比下降約6.9%。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能力全面夯實。

更爲重要的是,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正引領農業生產模式的深刻變革。

一方面,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步建立,實現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推動農業生產效率持續提升。數據顯示,今年全國植保無人飛機保有量25.1萬架、防治作業面積26.7億畝次,穩居全球首位,“無飛防不植保”從概念變爲現實。這不僅改變了傳統植保作業的面貌,也開啓了智慧農業的新篇章。

另一方面,通過創新引領,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相較於傳統方法,無人機作業每畝可以節約農藥、化肥15%以上,同時實現減量增效。2023年全國農用化肥施用量5022萬噸,比2012年下降14.0%,有效降低了農業面源污染。此外,通過智能灌溉、精準農業等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耕地灌溉畝均用水量從2014年的402立方米下降至2023年的347立方米。

從產出價值來看,農產品質量水平持續提高,優質農產品品牌不斷涌現,農業產業鏈加速演化。數據顯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連續9年穩定在97%以上,今年上半年例行監測合格率達到98%,全國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登記總數約8萬個。

此外,隨着現代生活方式變化,農業產業鏈也在加速重組、持續演化。今年我國預製菜市場預計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600億元,這也對現代農業生產提出更高的要求。

也要看到,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農業產出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成爲制約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糧食價格的低位運行,不僅影響了農民增收,對農業生產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也帶來一定影響。今年11月份,全國糧食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下降1.1%,這反映出糧食價格下行壓力增大的現實情況。

全球農業供應鏈的不穩定性仍然對我國農業資源利用存在一定威脅。自今年起,受天氣等減產因素的影響,全球棕櫚油價格已飆升超過40%。這一變化導致今年前10個月,我國棕櫚油進口量降至231萬噸,同比大幅下降35.9%。儘管這種情況對我國食用植物油的整體供應影響有限,但仍需對此類潛在問題保持高度警惕。面向未來,應多措並舉。

繼續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加速發展。進一步推動高性能農業機械的推廣和應用,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加快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提高農業生產的智能化、精準化水平;積極推進農技推廣和科普,將試驗田、示範田產量轉化爲大田產量。

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促進規模化經營,提高農業集約化水平;根據市場需求和資源稟賦,優化農作物種植結構,讓好收成變爲好收益;以農業產業化爲紐帶,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加強農業對外開放與合作,更好地利用全球農業資源。結合共建“一帶一路”,加強與其他國家在農業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優化農產品產品結構和區域佈局,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積極參與全球農業治理,推動構建公平合理的農業貿易秩序。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胡冰川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