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價格漲幅最高達4倍 綠色和平籲抗氣候通膨
凱米颱風重創臺灣,蔬果價格創下近年來新高。然而,因極端天氣事件導致蔬果價格波動的狀況已成爲常態。綠色和平13日發佈「氣候通膨現象曁民調」記者會,調查過去幾年農業部農作物災害損失資料發現,近年夏天不斷破紀錄的高溫和乾旱現象影響蔬果開花季與結果季,導致許多農產品產量減少帶動價格上揚。
包括2021年至2023年間,以椪柑、玉米、冬瓜、柿子的影響最爲嚴重,柿子的漲幅最高達來到3.4倍。同時,極端強降雨造成蔬果落果、泡水等直接損害,青蔥、茄子、芭樂、洋蔥在2021至2023年間上漲幅度最高,青蔥價格來到4倍,氣候通膨現象正在發生。
此外,綠色和平在七月進行「氣候通膨有感民意調查,發現超過九成民衆對物價上漲有感,且認爲極端氣候事件造成資源短缺是主要原因之一,更有九成(90.8%)民衆擔心極端氣候會讓未來的物價繼續上升。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方君維表示,此份民調結果反映臺灣民衆已認知氣候變遷會加劇通膨現象且擔憂未來會更加惡化。若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政府需要從源頭加強減碳進度才能減緩並控制衝擊。政府新成立的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應意識到治理氣候變遷也是在解決通膨問題,必須儘速協調環境、經濟、農業、財政等跨部會合作提出能有效加速減碳的氣候能源政策,平緩物價,解決氣候通膨。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榮達表示,消基會根據2022年央行分析資料,發現近年氣候變遷導致的異常現象以及災情遍及全球,臺灣依賴進口的黃豆、小麥和玉米等農產品原料及畜牧飼料也跟着大漲,導致穀類其製品、肉類、水產品、蛋類等食品零售價格紛紛反映調高。此外,根據農業部的資料顯示,臺灣夏天高溫達35度以上,容易讓畜產動物產生熱緊迫,造成採食量減少,如蛋雞、土雞、豬超過28度就會出現熱緊迫,乳牛需維持在25度以下,長時間的高溫擊畜產品供應,對產品的供應然也形成重大挑戰。
吳榮達補充,臺灣近兩年的豬肉價格就是氣候變遷影響民生食品的重要觀察點,2021年7月豬肉平均價格爲84.11元,2023年7月已漲到102.94元,2年同期價差達18.83元/每公斤,最後導致的結果竟是民衆最常見的便當、排骨飯價格也隨之漲價,影響消費者的飲食成本。因此,呼籲政府單位絕對需及早規劃各項因應措施,讓民衆免受糧食短缺或農畜產品價格高漲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