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科普,任重道遠”一位婦產科男醫生的科普心路

作者:譚先傑,男,醫學博士,教授,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

【清平樂· 健康科普】

一體兩翼,科普殊非易。

深入淺出釋道理,謹慎標新立異。

生命至上爲綱,預防爲主良方。

科普先行善策,神州大地安康。

這是2023年9月中旬,受北京協和醫院委派,我作爲醫學專家參加了全國政協科教衛體委員會舉辦的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送科技下基層惠民生”活動,考察邊疆民族地區的科普活動中填寫的詞。幾點感悟,在此分享。

一、科普很重要,科普被需要

調研中的3個地方讓我很有感觸。

一是伊寧市種子研學館。研學館面積不大,卻內容豐富,讓從農村出來的我重溫了日漸淡忘的農事知識。其實這些知識都是初中生物課關於種子植物的內容。但是城裡的孩子們只能從書本中學習這些知識,枯燥晦澀,聊無趣味。如果他們能有機會在種子研學館這樣的科普基地全面瞭解選種、育種、發芽、生長、開花、授粉、結果、收穫、貯藏等知識,學習起來一定更有興趣,會讓他們深切理解“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和“粒粒皆辛苦”的真實性,從而更加珍惜糧食。

二是伊寧縣愉羣翁回族鄉中學。同學們向調研組展示了他們的科學實踐創意作品,有些作品製作水平有待提高,但創意很科學;有的產品的科學性尚不嚴謹,但出發點奇特。作爲一個邊疆民族地區的鄉鎮中學,孩子們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創作出這些作品,實屬不易,需要很多數學、物理和化學知識。實際上,這些知識對考察組成員而言,有的可能是“回爐式”科普,也有上學時沒有接觸過的新知識。

三是伊犁將軍府。講解員精彩的講解,不僅是景點介紹,更是對我國曆代治疆歷史和方略的科普,帶着我們穿越回數百年前的祖國邊陲,理解了林則徐與左宗棠的傳承,感悟到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都是“弱國無外交”的結果。這種形式的科普,是很接地氣的愛國主義教育。

可以說,伊犁之行的第一個感悟是:科普很重要,科普被需要。

二、科普不容易,需要被重視

在到達伊犁和離開伊犁的兩次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和科教衛體委員會主任委員等領導帶頭學習了總 書 記關於科學普及重要性的歷次精闢論述。2016年5月30日,總 書 記在全國“科技三會”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從此,“一體兩翼”成爲體現科技管理工作者大局觀的綱領性文件。但一位長期從事科普工作的委員坦誠地指出,在實際操作中,重科研、輕科普的現象依然存在。他已遞交了提案,希望能重視這一問題,否則會挫傷廣大科普工作者的積極性。

另一位專家指出,科技文章是專家之間的內行交流,交流難度小,而且有一定寫作範式,前言、方法、結果、討論,說清楚科學問題即可。而科普文章則是專家與外行的交流,交流難度大,有時寫科普文章比寫專業文章還要困難,需要創作者既有紮實的專業基礎,又有較高的文學功底和傳播素養。他說大科學家錢學森曾經提出,每一項目研究成果出來後,都應該有一篇針對大衆的科普文章,遺憾的是該倡議沒有得到推廣。

還有一位專家還指出,科學性是科普的根本。但現在有一種將科普娛樂化、過度標新立異的趨向,雖然傳播量大,但科學性下降。因此,要創作既有料又有趣的科普,需要守正和創新結合,路還很長。

因此,伊犁之行的第二個感悟是:科普不易,且行且珍惜。

三、健康科普難

作爲醫學科普專家,我也做了發言。衆所周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是全面提升中華民族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健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國家戰略。而普及健康知識,提高全民健康素養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健康知識普及行動被列在了15個專項行動的首位。

然而,醫學科普或健康科普有特殊之處或困難之處。

首先,健康科普的內容特殊。非醫學類科普的內容是自然現象、物體或動植物,要麼離我們在空間上遙遠,如銀河系、河外星系;要麼離我們在時間上遙遠,如侏羅紀、三星堆、夏商周、秦漢唐;要麼與我們種屬關係遙遠,如恐龍、各種生物、飛禽走獸等。科普這些知識的時候,不需要考慮人的感受,只要不犯原則性錯誤即可。健康科普的內容是疾病或生理現象,在以故事和案例的形式進行科普時,需要考慮故事或案例背後的患者的感受,並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否則會給病人帶來二次傷害,也會給科普工作者帶來麻煩。在這方面,個人經驗是將患者的年齡、住地、就診時間等進行移花接木處理後發給患者審閱,得到患者同意,確認不會給他(她)的生活和工作帶來負面影響後擇機發布。

(刊發於2015年9月30日《人民日報》第5版 理論版)

其次,健康科普容錯性小,衆口難調。相比其他學科的科普,健康科普需要更爲嚴謹,因爲涉及到健康和生命,差之毫釐,謬以千里。而且,醫學知識多半枯燥艱深,沒有得病的人,不想看;同行之人,覺得瑕疵多多,不忍看。這次到伊犁參加活動,我寄了120本我最新出版的科普圖書,隨行程送給了學校和社區,給同行只留了4本。同行不太願意看科普圖書,要麼看專業書籍,要麼看診治指南,留給基層科普工作者、教師或社區,更有意義。

最後,健康科普受衆受限。一般科普的重點受衆是青少年,但健康科普很難將青少年作爲重點人羣。一是他們通常身體健康,缺乏獲取相關知識的願望。二是相對於遊戲和短視頻,健康科普顯得乏味難懂。據瞭解,當前學校健康科普內容主要是用眼健康、脊柱健康、青春期健康等,都需要作爲任務灌輸,孩子們缺乏主動性。這就要求健康科普工作者不斷提高創作水平,創新傳播形式,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

四、女性健康科普,任重道遠

作爲資深婦產科醫生,我談到了女性健康科普的特殊之處。

狹義的女性健康的是指女性生殖健康,通常被稱爲婦人問題或婦科問題,內容多半被劃歸“兒童不宜”範圍,不適合在大庭廣衆下講授,即便權威媒體,也會避而遠之。某權威媒體曾邀請我做一期面對青少年的節目,但瞭解到我準備講解孕育人類生命的重要器官——子宮及其健康問題後,斷然拒絕。更令人無可奈何的是,女性健康科普中涉及的子宮、輸卵管、卵巢、陰道等詞,在網絡環境中很容易被“機器人”自動屏蔽或限流,導致很多女性健康科普內容無法抵達需要的人羣。

實際上,和青少年一樣,女性也是科普的重點人羣。因爲,女性是家庭的核心,其健康不僅關乎女性自身,還關乎家庭幸福、人類繁衍和社會進步,尤其是在當前我國老年化日益嚴重,出生人口持續下降的嚴峻人口形勢下,“關愛婦女,保護母親”,維護好承載人類繁衍的物(子宮)和人(女性)的健康,至關重要,是對“生命至上”重要指示的貫徹執行。

總之,伊犁之行讓我深切感受到:科普不易,健康科普難,女性健康科普,任重道遠。然而古人有云:“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於是,填寫了一首文章開頭的《清平樂·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