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經濟亟待注入穩定因素

在歐洲政治“碎片化”“向右轉”愈發明顯時,歐盟政策重點逐漸顯現出保安全、強競爭的基調,經貿保守色彩持續擡頭。但事與願違的是,歐盟機構接連推出一系列保護主義舉措,未將正能量傳導至歐洲商界。在歐盟步入提振競爭力的關鍵十字路口,發展的“定心丸”應源於積極融入國際合作,提振自身實力。

在全球“大選年”之際,歐洲政商兩界對俄烏衝突、美國大選及跨大西洋關係等熱點問題的未來走勢表示擔憂,焦慮心態明顯上升。在歐洲政治“碎片化”“向右轉”愈發明顯時,歐盟政策重點逐漸顯現出保安全、強競爭的基調,經貿保守色彩持續擡頭。但事與願違的是,歐盟機構接連推出一系列保護主義舉措,未將正能量傳導至歐洲商界,幾乎所有行業均出現了程度不一的裁員潮。在此背景下,歐洲經濟亟待注入穩定因素。

今年二季度,歐洲經濟整體表現不如預期,歐元區經濟復甦態勢戛然而止,除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跌至45.6,創下年內新低水平外,綜合PMI在6月也出現下降,由5月的52.2降至50.8,明顯低於市場預期,顯示出歐洲製造業振興後勁不足、動能乏力的窘境。除此之外,歐元區6月的服務業PMI也較5月下降了0.6,降至52.6。作爲歐盟和歐元區的兩大經濟引擎,德國和法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兩國綜合PMI在6月紛紛遭遇下滑,製造業PMI分別跌至43.4和45.3,引發了外界對歐洲製造業前景的擔憂。

入夏以來,歐洲主要國家的通貨膨脹水平難言穩定,德法兩國6月的通脹率均爲2.5%,雖較前一個月有所下降,但依然高於4月的水平。根據歐盟統計局近日公佈的初步統計數據,歐元區7月通脹率再度出現“意外”,按年率計算爲2.6%,高於6月的2.5%。剔除能源、食品和菸酒價格的核心通脹率爲2.9%。這或將導致歐洲央行在後續考慮降息措施時更爲小心謹慎。

在一系列不確定因素和內外隱憂的影響下,歐洲企業的投資水平呈現出疲軟態勢,並且企業對市場未來的信心仍存疑慮,特別是在知識產權、交通設備等資產投資領域,歐元區企業在進入2024年後充分展現了“用腳投票”的態度,投資水平明顯下降。芬蘭央行行長奧利·雷恩近期指出,在7月舉行的歐洲央行理事會會議期間,政治不確定性壓抑着歐洲經濟的增長信心,法國國民議會選舉和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的“戲劇性事件”在會議上成爲了熱點討論議題。

近日,獲得連任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在全球經貿活動模式面臨重塑的背景下,歐盟亟待提振自身競爭力,以便更好應對大國競爭。爲此,她將“恢復競爭力”列爲新任期的優先事項。歐盟委員會發言人伯恩塞爾也於近日透露,前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計劃將於9月提交一份關於“提振歐盟全球競爭力”的報告,各成員國屆時可就如何增強歐洲競爭活力展開廣泛討論。

此前有部分歐洲政客秉持狹隘的保護主義心態,積極鼓吹歐洲需要加強使用貿易保護工具箱,主張加強對外開展“雙反”調查,大談外國企業在歐“不公平競爭優勢”和“過剩產能威脅”,並且不惜推動《外國補貼條例》等工具對其他國家在歐正常參與經濟活動的企業揮舞大棒,迫使外國企業退出歐洲市場,以此證明他們正在保護歐洲企業的競爭力。但需要明確的是,閉門造車只會讓人安於現狀,上述保護主義做法既不明智,也不可持續。

提振競爭力,關鍵在修煉“內功”。歐洲企業作爲經濟活動的“細胞”,飽受當地政府部門繁文縟節式的監管意見之困,一再呼籲大幅減少企業監管負擔,爲企業“鬆綁”。不過,在近期的裁員潮下,上述企業的呼籲進一步刺激了政界對勞動力市場保護和監管的擔憂。但面對持續疲弱的經濟復甦態勢,德拉吉本人也承認“在全歐範圍內繼續維持高水平的社會保障難以爲繼”。

對歐盟而言,保護主義或許能在短期內有助於自身增加現實收益,但從長遠來看,這無異於經濟自殺。只有勇於投身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積極佈局新科技、新產業、新市場,堅定支持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才能在開放合作中塑造未來增長的新格局。在歐盟步入提振競爭力的關鍵十字路口,發展的“定心丸”應源於積極融入國際合作,提振自身實力。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陳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