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海洋觀光 卻漠視生態調查
熱帶斑海豚喜歡結伴同遊,是衆多海豚中的跳躍高手。(莊哲權攝)
工作人員利用水下麥克風收錄僞虎鯨的叫聲。(中華鯨豚協會提供)
「不知道」,這是從事鯨豚調查志工9年的中華鯨豚協會志工餘欣怡的詠歎與無奈。她說,由於基礎資料闕如,我們對海洋、對鯨豚仍相當陌生,現在的調查只是個起步,希望將來有助於賞鯨規範的制定,讓海洋保育與生態觀光雙贏。
資料蒐集助法令制定
蔚藍的太平洋上「鯨」奇不斷!東管處委託中華鯨豚協會搭乘臺東縣成功鎮賞鯨船「晉領號」進行鯨豚生態調查,炎炎夏日,海風徐徐,令人昏昏欲睡,「1點鐘方向」,調查人員的呼喊令人爲之一振,賞鯨船緩緩靠近,是一羣約20多隻的僞虎鯨。
調查人員使用水下麥克風收錄到僞虎鯨的哨叫聲,志工林思瑩說,僞虎鯨聲音是東海岸鯨豚最易被辨識的種類,比起其他中小型鯨豚,其哨叫聲頻率較低沉。
此外,調查人員也定時測量海水的鹽度與溫度,建立鯨豚資料庫。中午時分,調查船又遇到約300多隻的熱帶斑海豚羣,牠們流線體型如魚雷般在蔚藍的海面上飛躍、奔馳,有時還會好奇地游到船頭,當起「領航鯨」,就連志工也「鯨」喜雀躍。
中華鯨豚協會志工餘欣怡說,從2015年開始接受東管處委託,進行東海岸鯨豚資源調查,每年夏天成功及石梯坪各6個航次,每次都要在海上漂流7、8個鐘,前兩年共看到108羣次,以花紋海豚、熱帶斑海豚等最常見,虎鯨、瓜頭鯨、喙鯨則屬稀有。
志工盼旅遊兼顧生態
餘欣怡慨嘆,今年是生態旅遊年,諷刺的是,由於政府漠視,在缺乏資料窘境下,鯨豚的育幼區、覓食區、定居還是遷徒、數量增加或減少,「全都不知道」,因所知有限,鯨豚生態仍無法下定論,賞鯨旅遊也無從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