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一次、富三代 揮霍成性回頭難

警方說,詐欺犯習慣揮霍,沒導正觀念,出獄後很難轉做正途。圖爲花蓮檢警去年破獲假檢警詐團,逮捕大批嫌犯。(花蓮地檢署提供)

近來在影音平臺熱播的大陸反詐電影《孤注一擲》,經典臺詞:「拚一次、富三代」、「今天睡地板、明天做老闆」,說的就是詐欺犯渴望賺大錢的貪婪人性。官警說,詐欺犯習慣揮霍,未導正觀念,出獄要轉做正途太難。

中正大學犯防系教授賴擁連主持的詐欺犯罪研究,針對加害人特性訪談,發現他們價值觀偏差、生活奢侈且行爲有持續性。因犯罪所得常揮霍一空,無法輕易脫離詐團,陷入惡性循環。

該研究訪問5位受刑人,犯行各約2個月至10年,刑期介於2年至13年多,除1人初犯,其餘均爲累、再犯。1名投資詐欺的受刑人說,因車禍受傷,經朋友介紹加入詐團,做過車手與水房,過慣奢華的物慾生活,難以擺脫。

該受刑人說,做詐團2年,可從每筆詐款中獲利至少5%,每年賺2、300萬元,但來得快、去得也快,最後不僅入獄、積蓄歸零,且長輩過世後,親友從未探監,論及婚嫁的女友也分手。

另名網購詐欺的受刑人則說,涉案首度被傳喚後就自我放棄,能騙儘量騙、能撈儘量撈,若當初法院審快一點,讓他早點入監,他就不會一錯再錯。

多次到監所借訊人犯的打詐官警發現,詐欺犯跟黑道一樣,有「愈關愈大尾」現象。車手在監未受到有效矯正,反結識同行,出獄變車手頭;或本來只是收水,出獄升格變監控手(照水)。

專精預防犯罪的官警分析,詐欺與經濟環境相關,高學歷卻高失業率的國家如奈及利亞,詐欺犯罪相對嚴重。臺灣狀況則是低薪、高房價,貧富差距大,社會充斥笑貧不笑娼的扭曲價值觀,年輕人看不到希望,又妄想「拚一次、富三代」,最終被貪婪吞噬,踏上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