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掉的大人2/秋葉原殺人犯:我母親是一切的標準 吃飯太慢「飯菜倒報紙逼吃」
2008年發生的秋葉原隨機殺人,是日本30年來死傷最嚴重的無差別殺人案件,兇手加藤智大家中過度嚴苛的管教方式,被認爲是原因之一。(圖/翻攝維基百科)
2008年,日本秋葉原發生隨機殺人事件釀7死10傷,兇手是當年25歲的加藤智大,他撰寫的獄中手記《解》中寫道,「我的母親是一個認爲自己絕對正確的人,她的價值觀就是一切標準。」加藤智大的弟弟透露,有一次哥哥吃飯太慢,母親勃然大怒,把飯、菜、味増湯全都倒在報紙上,哥哥一邊哭着,一邊把報紙上的食物吃掉。
日本心理學博士碓井真史受訪時曾表示,加藤智大的母親管教孩子非常嚴格,電視只能看《哆啦A夢》與《漫畫日本傳說故事》;背不出九九乘法就會將小孩壓進浴缸懲罰;當孩子沒辦法照她的想法回話時,被甩巴掌是家常便飯。碓井真史說,相信加藤智大的母親一定非常認真教育孩子,普通媽媽應該會覺得太麻煩了,沒辦法做到這個程度,但這樣的方法對孩子而言,並不能感受到母愛,而體罰更可怕的副作用是,不管父母想教導孩子什麼道理,孩子所學到的卻是「必要時使用暴力也沒關係」。
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表示,「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內在工作模式,透過跟別人的互動,來產生對自我和世界的主觀看法。以親子來說,如果父母給孩子的迴應是好的,那孩子對自己的看法就是好的,會認爲自己是重要的、是被愛的,也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安全的。」相反地,如果主要照顧者與孩子的互動,永遠就是譏笑、侮辱、貶低,那孩子不但看低自己,也會覺得所有人都不可信任。黃宜靜表示,簡單來說,孩子怎麼看待自己與這個世界,受到父母很大的影響。
「別以爲打罵孩子,就能讓他們記住教訓。」黃宜靜說,臨牀上看來,多數孩子因過於害怕早忘記或搞不清楚被打罵的原因,所以也很少能確實改過,但痛卻刻在心裡很久,這樣的創傷是一輩子的功課。尤其是青少年,黃宜靜說,許多父母認爲孩子理應更加懂事,對青少年的忍耐度特別低,所以往往容易爆發大沖突,但青少年雖有能力,卻也開始有很多情緒,因此親子相處需要更多「緩衝空間與彈性」,例如冷處理讓孩子承受後果,亂丟襪子以至於沒有被洗,就讓孩子知道他即將沒襪子可穿,若家長自覺火氣上來,也可以等情緒緩和之後,再跟孩子溝通。
當孩子犯錯時,與其責罵、處罰,不如尋求孩子行爲背後的意義,進一步幫助孩子釐清問題點。(示意圖/123RF)
諮商心理師陳志恆說,孩子犯錯時,別老想着「如何懲罰」,孩子纔不會再犯;而是「如何協助」,孩子才能正向轉變。我們可以「正向聚焦」在孩子沒犯錯、做得好、有進步的時候,具體地肯定孩子,同時鼓勵孩子表現更多良好行爲。難道犯錯的孩子不需要付出代價嗎?陳志恆說,不懲罰不代表孩子不需要爲其犯錯負責,而是需要去承擔犯錯後的自然後果。像是,捉弄同學會招致同學討厭,如果想不被討厭,就得透過道歉去彌補,這就是捉弄同學這個犯錯行爲的自然後果,孩子依然可以透過自然後果去學習與反省。
有人說:「我以前也是被體罰下長大,現在也沒有創傷呀?」陳志恆說,你覺得自己很正常,不代表其他人都沒事。如果你是這樣想的話,首先,你真的確定你一切OK嗎?再來,如果小時候可以被善待,你仍願意被體罰嗎?陳志恆表示,許多人長大後不願意體罰孩子,但在被孩子惹惱時,還是破功了,爲什麼?因爲,當你感到無能爲力時,小時候從長輩那裡學來的那一套暴力模式,自動化地複製到孩子身上。
然後你會告訴自己:「沒錯,孩子還是要打纔會聽話!」或者「憑什麼我以前被打得那麼慘,我的孩子就過得這麼爽?」壞掉的大人曾經都是受傷的孩子,但你可以選擇不要複製傷害在孩子身上。首先,承認自己壞掉了,然後努力把自己給修好。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