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去中化 前景淡遭降評

綜合外媒5日報導,TD Cowen研究指出,蘋果的盈利規模在中國市場大失血,一大部分的原因是,蘋果供應鏈轉移或迴流到其他國家地區。自2018年以來,包括鴻海等蘋果供應商花費160億美元,將生產線與設備,從中國多元分散至越南、印度、墨西哥、美國等。

TD Cowen表示,雖然供應商轉移短期內帶來更高的成本,但只要蘋果在中國以外的供應鏈與產能形成規模和多元化,長期對蘋果會帶來好處。但這些優點尚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形成,目前蘋果還是要因此承擔較高的製造成本及利潤受損,須等待新供應鏈規模化後才能獲取成本優勢。

另外,避免供應鏈過度依賴中國也將對蘋果帶來好處,自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關係緊張以及關稅戰等問題受到全球高度關注。加上近年中國在能源轉型期間,也曾有大規模限電等措施衝擊製造業。更重要的是新冠疫情等黑天鵝影響。TD Cowen表示,疫情期間,預計蘋果有超過300億美元的收入受到影響,當時中國在封控措施下對生產造成長時間的干擾。因此目前蘋果勞動力與生產位置多樣化的策略,可以相當程度減少未來生產中斷的影響。

另一方面,蘋果2024年開年不利,iPhone需求前景疲弱導致一週內兩度遭投行降評,拖累4日股價暴跌至八週新低,開年以來市值蒸發將近1,700億美元。蘋果4日股價收低1.3%,報181.91美元。

繼巴克萊後,投資機構Piper Sandler 4日將蘋果股票評等由「加碼」下調至「中立」,並將目標價調降15美元至205美元。Piper Sandler分析師Harsh Kumar指出,iPhone庫存引發憂慮,手機銷量成長可能已觸頂,中國宏觀環境惡化亦打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