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智能爲何又陷 HomePod 般的困境?

蘋果的“閃耀時刻”活動推出了衆多圍繞該公司數月來大力宣傳的蘋果智能人工智能爲核心的新產品和新功能。若想了解您所需的一切詳細信息,請查看我們的 iPhone 16 Pro 中心。而對於我們的第一印象,請閱讀我們的實際體驗 iPhone 16 Pro 評測.

但是,在所有新的和即將推出的功能中,實際的推出情況讓人感覺很熟悉。我不斷髮現每個新功能在谷歌、OpenAI、Meta 或者這三者及更多的公司中都已有對應的產品。我對當前的情況有一定了解,但即便如此,蘋果的一系列功能感覺更像是有人在進行比較,而不是開拓新的創新領域,這與蘋果在 21 世紀初的做法大不相同。這真的感覺就如同在觀看蘋果發佈其 HomePod 智能音箱及其後續版本。

Siri 剛推出時讓所有人都爲之驚歎,爲 iPhone 增添了實打實的實力,並設定了一個一時間無人能及的標準。但當谷歌助手和亞馬遜 Alexa 出現時,Siri 突然就不那麼特別了,但仍然沒人熱衷於在智能手機上像使用 Siri 那樣使用它們。然後是亞馬遜 Echo 和谷歌 Home(收購後更名爲 Nest)。這兩家公司不光投入資源製造有吸引力且相對便宜的智能音箱和顯示器,還確保自家的語音助手能夠勝任任務,通常具備比 Siri 更出色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更優的上下文保留能力以及更深入的第三方集成。

第一代 Echo 於 2014 年問世,兩年後第一代 Google Home 登場。兩者都迅速對語音助手和將用戶與 Alexa 及 Google Assistant 相連接的硬件進行了迭代。第一代 HomePod 直到 2018 年才推出,其性能存在諸多僵化之處,從而引發了對 Siri 的抱怨。HomePod 在音質方面技術上令人印象深刻,但卻無法與亞馬遜 Echo 和 Google Home 競爭。這兩個競爭對手早已在家庭領域站穩腳跟,提供價格實惠的智能音箱,具備廣泛的語音助手功能,並且與更廣泛的智能家居設備生態系統相連接。蘋果的 HomePod 價格更高,功能有限,而且坦率來講,推出時間太晚。即使後來的 HomePod Mini 也只能試圖與亞馬遜和谷歌已經推出一段時間的產品相匹配。

蘋果人工智能在發佈時間上不像蘋果的語音助手和智能音箱那樣存在嚴重的延遲,但如果你查看人工智能功能列表,幾乎每次你都能重複這樣說“谷歌/OpenAI/還有很多已經做到了”。先進的自然語言理解、照片編輯工具和增強的智能手機控制功能都已經被谷歌和其他公司宣佈或發佈。這反映出一家仍在努力縮小與人工智能競爭對手所留下差距的公司。甚至蘋果的合作消息似乎也很熟悉。嵌入 OpenAI 的模型以賦予其功能 ChatGPT 的能力,這是個好主意,但微軟和其他公司已經在這麼做了。甚至擁有自己一系列人工智能模型的谷歌,在爲 Gemini 人工智能助手開發功能時也參考了 ChatGPT 的能力。

從蘋果的(相關內容)中,只有兩個想法讓我覺得獨特,或者至少與我們之前所見有顯著不同,一個較爲瑣碎,另一個可能較爲重要。Genmojis 的自定義表情符號這一想法挺可愛,但在谷歌驅動的設備上似乎設置起來不太容易。更關鍵的是,蘋果強調了設備端的人工智能處理將在多大程度上進行,以及它將怎樣利用其私有云計算系統來保障隱私和數據安全。這對於潛在客戶而言,或許是一個很大的賣點,即便與雲優先的方法相較,它限制了人工智能的部分功能。然而,即便將設備端處理作爲智能手機的賣點這一做法,谷歌在推出 Pixel 9 時就已經有過了。

蘋果有一肚子話要說,蘋果智能或許能帶來一些獨有的特色,但該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入場較晚且採用迭代的方式,這表明它仍在奮起直追。就好比 HomePod 努力在一個由早期參與者主導的市場中獲得吸引力一樣,蘋果的人工智能工具——雖然帶有許多人欣賞的蘋果設計光澤和對隱私的關注——似乎更多是爲了與其他公司已經在做的相匹配,而不是進一步突破。蘋果過去常常爲下一個重大的科技潮流搭建舞臺,但要重新奪回這一地位,僅靠有趣的自定義表情符號是不夠的;問問那十個仍然擁有 HomePod 的人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