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保險企業要着眼長遠

日前,主要上市保險公司前三季度業績公佈完畢。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共實現淨利潤近3200億元,同比增長近80%。在此背景下,各類研報分析和自媒體文章紛紛表示,上市險企“王者歸來”、上市保險公司又賺了幾個“小目標”、上市險企投資價值顯現等。

隨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保險行業實力增強,上市保險公司業績稍有風吹草動便會有大量分析文章蜂擁而至。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對其短期業績的過度解讀和歸因比比皆是,而對於保險公司長期經營和行業發展的思考卻相對較少。

從前三季度的利潤總額和同比增幅來看,上市保險公司業績的確亮眼。不過,分析背後的原因不難發現,上市保險公司業績增幅與投資端的貢獻密不可分。多家上市保險公司甚至在三季報中直接表示,淨利潤同比大幅增長主要是由於權益市場的回暖。例如,中國人壽投資收益率超過5.3%、新華保險年化總投資收益率近7%。此外,新會計準則實施、新單保費穩步增長也進一步推動其利潤走高。

保險資金體量大,配置和調整往往需要更長時間。投資端業績雖然反映在當期利潤報表中,但從資產配置的週期來看,財報公佈的持倉資產都已經是提前半年甚至更長時間佈局的結果。如果只根據季度報表數據就推測上市保險公司長期業績走勢,確有“刻舟求劍”之嫌。

在長期低利率環境中,如何持續盈利並且挖掘未來增長點,纔是上市保險公司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今年8月份,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發《關於健全人身保險產品定價機制的通知》,明確自今年9月1日起,新備案的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爲2.5%,新備案的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爲2.0%。這意味着,當前保險公司在資產端優化需要配置結構、夯實投資能力,在負債端需要適時調整產品預定利率,積極應對利差損風險,才能更好地平衡收益與風險、發展與安全。

保險行業是資產負債雙輪驅動行業,夯實經營基礎,加強資產負債的匹配尤爲重要。如果賣出長期年金保險和重疾險保單較多,就需要重點配置長期債券並考慮產品賠付率;如果賣出短期的意外險和健康險保單增加,則要關注保單存續期內的出險率和綜合成本率。換句話說,要理解保險行業的運行邏輯,既要關注產品結構,又要顧及資金久期。

對於持續經營的保險公司來說,業績向上時穩健經營,利潤回調時穩住基本盤是基本操作。作爲金融市場上的各類分析機構,更應該遵循行業發展規律,理性客觀分析上市險企業績走勢。在行業發展順境中不心浮氣躁、一味唱多;在逆境中不杞人憂天、擔憂看空,才能真正起到輔助決策參考、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於 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