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兩天虧1億元!“明星”不靈了?出現一個特殊現象

近日,一則“王牌基金經理平均每兩天虧掉一個億”話題再次將基金投資推上輿論風口。

平均兩天虧1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劉格菘先後在中郵創業基金、融通基金和廣發基金3家基金公司擔任基金經理,所管理的基金收益多次“大起大落”。

在融通基金任職期間,劉格菘首次管理的融通領先成長混合基金遇上了當時“互聯網+”浪潮,2014年底至2015年上半年間,淨值飆升近200%;但2015年下半年開始,該基金淨值一年內下跌超50%。

此外,劉格菘在2015年4月、5月發行的融通互聯網傳媒和融通新區域新經濟兩隻基金,在其任內虧損43.5%、49.5%,幾近腰斬。

數據來源 / Wind

相似的經歷,同樣發生在劉格菘的廣發基金任職期內。

2019年,劉格菘再次踏中科技風口,其管理的廣發雙擎升級、廣發創新升級和廣發多元新興3只基金收益率全部翻倍,一舉包攬了當年公募主動權益類基金收益率前三甲,劉格菘一時名聲大噪。2021年後,劉格菘任職回報已經從2021年高點下跌超50%。

數據顯示,2022、2023年,劉格菘在管的6只基金合計虧損184.3、180.7億,兩年合計虧損365億,平均近兩天虧損1億。

數據來源 / Wind

從公開持倉看,劉格菘在不同產業趨勢間切換,2017年年初配置過白酒、家電、消費電子等;2019年,佈局光伏、半導體、醫藥等;2020年,劉格菘開始重倉新能源等行業。截至2024年6月末,劉格菘合計前十大重倉股中,依舊有6只是新能源相關公司。

投資單家公司虧損或超50億

廣發基金多位基金經理加入了重倉新能源隊列。2021年三季度後,廣發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超半數均是與新能源相關公司。

數據來源 / Wind

晶澳科技是典型代表。

2021年三季度,晶澳科技首次進入廣發基金前十大重倉股,2023年二季度,廣發基金旗下42只基金重倉了晶澳科技。晶澳科技2023年半年報顯示,在晶澳科技前十股東中,廣發基金旗下基金佔據6席。

截至今年8月7日,晶澳科技股價自歷史高位已下跌超80%。受此影響,2024年二季度,廣發基金在晶澳科技投資上基本宣告“大潰敗”。

截至二季度末,晶澳科技在廣發基金重倉持股名單中,驟降至第19名;劉格菘與另一位基金經理鄭澄然旗下重倉晶澳科技的基金數,也從高峰期的6只、7只下降至二季度4只、1只。

Wind數據顯示,2022年末,廣發基金持有晶澳科技市值達到峰值近120億。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廣發基金投資晶澳科技距高點虧損或已超50億。

公募去“明星化”,離職人數創新高

在公募行業,存在着對單一明星基金經理過度依賴的情況,尤其是中小基金,比如此前的蔡嵩鬆之於諾安基金,丘棟榮之於中庚基金,以及目前的姜誠之於中泰資管、趙詣之於泉果基金等。

根據證監會此前發佈的《關於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目前,摒棄明星基金經理宣傳,強化“平臺型、團隊制、一體化、多策略”投研體系建設是基金公司發展的大方向。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去“明星化”已成爲行業大勢所趨,基金公司近幾年在逐步淡化明星基金經理宣傳,轉而着重宣傳其背後的投資團隊、研究體系、風控機制以及企業文化等。

公募基金離任創新高

Wind數據顯示,2024年年內(2024年初至2024年8月7日)公募基金經理離任人數爲212人,創出近3年同期的新高。與之對比,2023年離任184人,2022年離任179人,2021年離任190人。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介紹,今年離任基金經理比較多,主要分爲兩種,一種是被動離任,原因是業績不佳;另一種是主動離職,因爲對薪酬不滿意,或者是出於發展個人事業的考慮。

排排網財富理財師負責人孫恩祥也表示,今年基金經理離職人數較多,主因還是由於產品業績表現不佳和公司績效考覈不達標,部分機構大幅降薪限薪以及追溯違規行爲而退薪或個人原因等,也是加速基金經理離職的重要因素。

特殊現象:基金經理“回爐重造”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的多位基金業內人士指出,基金經理“回爐重造”是近幾年出現的一個特殊的現象,即基金經理轉崗研究員或基金經理助理。這種現象在今年尤爲明顯。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最近兩個月,至少有5位基金經理轉崗研究員或基金經理助理。

7月26日,朱雀基金髮布公告,王壯飛卸任基金經理,轉任研究崗位;

7月18日,泓德基金髮布公告,毛靜平卸任基金經理,轉崗研究員;

7月5日,新華基金髮布公告,於航卸任基金經理,轉崗基金經理助理;

6月22日,東吳基金接連發布公告,公司旗下兩位基金經理丁戈、王瑞卸任全部在管產品,轉崗公司行業研究員。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近期轉崗的基金經理,既有主動權益基金經理、量化基金經理,也有偏固收的債券基金經理、貨幣基金經理。

優勝劣汰

“基金經理轉崗其實就是考覈沒通過,降職了,可能是合同原因不能直接勸退,所以就轉去當研究員。”一位公募人士一針見血地說。

據業內人士介紹,很多基金公司都是一年考覈一次業績,但是近一年、近三年及長期業績在考覈裡面都有一定比重,一般基金公司不會因爲一年業績不好就讓基金經理下課,大多數是基金經理兩年或者更長時間都嚴重跑輸市場才被下課。

“當然如果是新基金經理上任一年業績特別差,也會下課,這是對投資者負責。”上述公募人士說。

楊德龍也指出,一些基金經理“回爐再造”,主要是因爲業績比較差,基金規模不斷縮水,甚至遠低於5000萬的最低保有規模,所以出現了基金清盤,導致基金經理處於無基可管的尷尬境地,只能回爐做研究員。

此外,格上理財旗下金樟投資研究員王褘認爲另一個原因是,基金公司對於基金經理的考覈制度趨嚴,可能根據內部考覈結果,對基金經理的崗位進行調整,導致基金經理轉崗的現象增加。

孫恩祥介紹,掌握投資決策權的基金經理要對管理產品中的投資標的全面瞭解,能力圈廣泛,而研究員更多是對負責的行業領域內深度研究,在基金業績表現欠佳和趨嚴的績效考覈下基金經理很容易被優勝劣汰“回爐重造”。

“以往不少基金經理公奔私,但今年市場行情波動劇烈,私募行業又受到強監管,一些公募基金經理選擇公奔私也較難募集資金髮展,此時部分基金經理只能選擇轉崗。”孫恩祥說。

來 源 |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龐華瑋)、南都·灣財社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

21君薦讀

5000字長文!羅永浩迴應“五宗罪”

深圳,重磅官宣!

近期多名基金經理“回爐重造”,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