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堵點壯大新型消費

支持新型消費加快發展,開闢高成長性消費新賽道,是近期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中提出的要求;加快數字、綠色、智能等新型消費發展,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的任務。新型消費具有數字化、個性化、場景化特徵,能夠促進技術創新與產業融合,引導綠色低碳轉型,通過強化供需精準匹配,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可持續增長動力。

近年來,在互聯網和新興技術的支撐下,新型消費潛力快速顯現。數據表明,2024年,在線旅遊銷售額增長48.6%,跟着遊戲IP、跟着電影去旅遊等新型文旅模式悄然興起。線上線下融合持續深化,智慧餐廳、無人零售、沉浸式購物等新型消費場景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健康消費觀念不斷普及,預計未來幾年智能家居市場複合年增長率將達22.9%,智能穿戴、智能騎行、智慧養老等消費場景將持續拓展。

必須看到,目前新型消費仍面臨一些堵點卡點,制約着消費潛能的釋放。產品多樣化供給不足,難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新型消費場景配套不足,比如一些城市着力打造夜間經濟,卻未營造良好的公共衛生環境,引來不少投訴,暴露出新場景服務能力短板。與新型消費相匹配的法律法規不完善,價格歧視、自動續費、強制搭售等問題不時出現,擾亂了市場秩序。《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對發展新型消費作出了具體部署,對此,要抓好政策落實,破解堵點卡點,把新型消費潛力轉化爲經濟發展持久動力。

增加差異化產品供給,更好滿足個性化新型消費需求。針對不同消費羣體所需,擴大有效供給。面向“Z世代”消費者,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開展潛水、跳傘等戶外運動和小劇場、藝術街區等藝術活動;依託圈層文化和社羣消費,支持國風國潮與非遺產品、老字號相結合。面向“銀髮族”,積極發展銀髮經濟,提升遠程醫療、康養旅遊、智能穿戴設備產品品質,發展智慧養老,支持服務機器人、智能家居等新技術用於養老、看護和陪伴。面向城市工薪一族,促進智慧教育、智慧辦公、智慧旅遊等發展,滿足其對專業服務的需求。

加快設施和載體建設,提升新型消費服務能力。一方面,推進高效順暢的數字化商品流通和物流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對多式聯運、智能倉儲、冷鏈物流的投入,降低物流綜合成本,提升消費便利度。重點加快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網絡信息、商貿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優質產品和資源拓展服務範圍,推動城鄉新型消費協同發展。另一方面,打造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新型消費示範城市。選擇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跨界融合新型消費場景項目作爲示範引領,鼓勵探索符合本地發展特色的新型消費管理模式。提高服務水平,如提供多語言服務等,結合不同地區旅遊、文化、教育等領域特色,因地制宜打造新型消費城市。

完善與新型消費相關的法律法規,促進新型消費規範發展。有序破除服務消費領域的隱性壁壘,營造各類主體公平、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構建適應新型消費發展的監管方式,積極探索與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相適應相匹配的包容審慎和協同監管機制,爲新型消費留足發展空間。創新面向新型消費的維權渠道和模式,綜合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加強新型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和風險預警系統建設,推動建立線上線下融合、各類社會主體參與的多元化爭議解決機制。(作者:李 琳 徐 潔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