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要求兒媳坐月子大魚大肉,天天躺着,結果娃沒滿月媽媽就掛了

生孩子本是一件高興事,但喜事變悲傷的事也是偶爾有發生的,咱們一定要引以爲戒。

(一)

產婦坐月子天天大魚大肉,沒想到娃還沒滿月媽媽就走了

一位粉絲網友分享的所見:自己的朋友順產生了一個胖兒子,順產,一家人歡天喜地地回家了。

婆婆和媽媽伺候產婦很周到,從頭到腳給包得嚴嚴實實的,門窗緊閉,不准她下牀走一步,在牀上躺得闆闆正正的。

孩子出生了,母乳餵養是最好的,產婦身體虛弱,婆婆準備了好多食材,給產婦做一頓頓的大餐。

蹄髈湯、紅燒排骨、鯽魚豆腐湯、菌菇雞湯,一日三餐大魚大肉,指望着產婦能身體恢復快一點,奶水充足一點。

但產婦從醫院回來才幾天,就開始呼吸急促、氣短,後來,開始出現胸口疼痛的感覺,一家人並沒有引起重視。

結果後來送到醫院搶救不及時,產婦居然去世了,醫生的診斷是產婦發生了肺栓塞。

女性在懷孕以後,體內的凝血因子會增加,同時纖溶系統活性降低,使得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分娩後,這種高凝狀態仍會持續一段時間,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風險。

所以,孕婦在產後身體狀況穩定後,醫生一般都會要求產婦下牀活動,一般順產產婦在產後幾個小時就可以嘗試下牀活動。

而剖宮產產婦需要在術後24小時至48小時後,在醫生指導下再下牀活動。

產婦適當下牀活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血栓形成,還有助於改善下肢血液循環,產婦在產後胃腸蠕動減慢,容易出現便秘,下牀活動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預防便秘。

婆婆本來是爲了兒媳婦兒好,想要她好好養着,不允許她下牀走一步,每餐大魚大肉地吃着,想的是多增加一些營養,結果反而讓兒媳走了,真是無知害的呀。

坐月子的老經驗,有很多是寶貴的經驗,很多老人非常信奉。

但是有一些確實是不再適合年輕媽媽們的糟粕,應該摒棄。

(二)

坐月子哪些行爲是不科學的?

第一,產婦不能下牀活動。

老傳統認爲產婦要一直躺在牀上休息,但是,長期臥牀會使身體的血液循環變慢,尤其是下肢的血液迴流不暢,容易導致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血栓一旦脫落,可能會引起肺栓塞等嚴重併發症,危及生命。

而且,產後惡露的排出需要子宮的收縮和身體的活動,產婦不下牀活動,會使子宮收縮乏力,惡露排出不暢,增加感染的風險,延長惡露排出的時間。

產婦在產後應根據自身情況適當下牀活動,避免長時間臥牀。

其實,適當的下牀活動有助於身體恢復,但要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

第二,坐月子不能洗頭、洗澡。

老人往往認爲坐月子最重要的,但是,產婦如果長時間不洗澡、不洗頭,也是有很多弊端的。如果頭髮油膩、有異味,產婦肯定會感到不適,影響產婦的心情和自信心。

產婦在產後本就容易出現情緒波動,不洗頭、洗澡導致的身體不適和不整潔會加重心理負擔,可能引發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

而且,產婦的身體皮膚也會積累污垢,容易滋生細菌和真菌,引發皮膚瘙癢、皮疹等問題。

再說,不衛生的身體可能會將細菌傳染給新生兒。

過去認爲坐月子不能洗頭洗澡是擔心產婦受寒,但在現代,只要注意保暖,選擇合適的時間和方式,產婦是可以洗頭洗澡的。

產後身體會排出大量汗液等,不清潔反而容易滋生細菌,影響產婦和寶寶的健康。

第三,不通風、不出門、不開窗,捂月子。

傳統觀念認爲要把產婦捂得嚴嚴實實,不能見風。

但長期不通風會使室內空氣污濁,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氧氣含量降低,會讓產婦感到胸悶、氣短等不適感。

我們偶爾還能從網上聽到,有產婦過度捂月子而導致中暑的新聞。

咱們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反而需要保持室內通風良好,家人可以選擇在天氣適宜的時候,每天開窗通風幾次,每次通風時間不宜過長,避免產婦和新生兒直接吹到冷風。

產婦也可以適當出門活動,但要注意保暖和避免勞累。同時,要根據室內溫度和產婦、新生兒的需求,合理調整衣着和蓋被,避免過度捂熱。

第四,產婦產後必須大補。

產婦產後身體虛弱需要補充營養,但不能過度大補。

產後產婦的腸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復,此時過度大補,進食大量油膩、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會使腸胃負擔過重。

反而可能導致消化不良、腹脹、腹痛、便秘等問題,影響產婦的食慾和營養吸收。

產婦應均衡飲食,逐步增加營養。飲食應遵循清淡、易消化、營養均衡的原則,根據身體恢復情況逐漸增加營養攝入。

每一個媽媽都是偉大的,家人的關心,寶寶的依賴,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有休息的時間,有放鬆的時刻,好好照顧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顧寶寶。

媽媽那麼堅強,那麼勇敢,一定可以度過這段特殊的時期,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