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男孩》——沒有希望才呼喚奇蹟發生,勵志片還“勵志”嗎?

電影:《奇蹟男孩》

類型:劇情、家庭、兒童

導演:斯蒂芬·卓博斯基

編劇:斯蒂夫·康拉德、斯蒂芬·卓博斯基

主演:朱莉婭·羅伯茨、歐文·威爾遜、雅各布·特瑞佈雷

上映時間:2017年11月17日

《奇蹟男孩》是一部典型的勵志影片,宣揚身殘志堅、人間大愛,在苦難中自立自強。勵志片裡的主人公永遠都可以贏,即使贏不了命運也會贏得別人的尊重,會讓人獲得力量戰勝自己眼下的困境。不過,看完之後容易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受,現實生活中沒有電影裡的好人多,沒有一個以成功爲終點的結局,生活總在繼續。

許人因爲學校、單位、機構的要求才來看這部電影,並留下了如何寫觀後感的疑問。假如人們是自發隨機地觀看,可能還會撒眼淚兩滴眼淚,可見正能量勵志的內容被全力推廣的時候,人們會下意識地迴避反抗,一方面不想被支配、安排、要求,另一方面人們從心底裡害怕苦難,不願意看到大悲劇硬生生地包裝成大喜劇。

奧吉是一個有天生面部缺陷的10歲男孩,他日常需要戴一個巨大的太空頭盔,爲了掩蓋因爲各種手術而落滿疤痕的臉,頭盔幫助隱藏脆弱自卑的內心,也防止奧吉的模樣嚇到別的孩子。他五年級之前從來沒上過學,除此之外和其他同年齡孩子差不多。

後來,媽媽伊莎貝爾認爲不能在家繼續單獨給他上課了,家庭課堂無法滿足奧吉的成長需要,因爲奧吉早晚要獨立面對外面的世界,和家人以外的人相處交流。經過再三思考,伊莎貝爾把奧吉送到了公立學校,奧吉脫離了父母、姐姐的照顧,面臨人生中必須要戰勝的挑戰。

不出意外,初進學校的奧吉因爲長相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和孤立,像爸爸說的那樣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回到家後戴着頭盔一言不發,非常暴躁。奧吉這輩子會聽到無數安慰的話,但真正面對人生的只有他自己,這是真相,但這不應該去道德綁架任何人。

奧吉從小就是家庭的“太陽”,所有人都圍着他轉。但不幸的家庭還會衍生出更多不幸,比如奧吉母親放棄了研究生學業和兒童讀物插畫師事業,姐姐維婭從小大部分時間待在候診室和去醫院的路上,所以她特別懂事,儘量不給父母添麻煩,被父母冠以“世界上最體貼的女兒”。其實她內心非常渴望父母能好好地看自己一眼。但是,維婭從來沒有遷怒於奧吉,始終支持弟弟。

一個人的生活不應該被簡單地概括成一句話,但如果不濃縮成一句話,會引來無數爭議煩惱,電影《奇蹟男孩》不只關注奧吉一個人的成長,這裡面有很多人成長的煩惱。比如奧吉的同學傑克·威爾,他是衆人眼中拿獎學金的好學生,開始是因爲大人教育自己要和奧吉做朋友,和奧吉發生了誤會,後來發現自己真的喜歡和奧吉玩,主動找他和解,還在奧吉受欺負的時候爲他出頭。

再比如,維婭的閨蜜米蘭達,她從夏令營回來之後突然不理維婭了,她沒法說出原因,她父母離異後過得很辛苦,去夏令營後她把維婭的身世編排到自己身上,父母工作體面家庭和睦,住在富人街區的獨立大房子,有一個天生面部缺陷的弟弟,於是成爲整個活動最受歡迎的女孩。爲了彌補內心的愧疚,米蘭達把戲劇演出的機會讓給了維婭,因爲她看到維婭的父母坐在臺下,她懂得維婭很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

還有朱利安看到奧吉越來越受同學歡迎,仍然夥同一幫同學欺負奧吉,貼紙條、畫醜圖、言語暴力,被學校警告之後,他知道了自己的錯誤。但是,朱利安父母的態度很值得探討,他們代表社會上真實存在的聲音,堅稱朱利安只是同學之間的玩鬧,留下奧吉這樣的孩子會影響其他孩子,這些聲音在電影中被弱化了。

世界上有很多人,他們有不同的外貌和靈魂,假如因爲外貌就把它們分成三六九等,有違公平正義,有違真善美。奧吉堅持融入社會,用自己的個人魅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學會主動回擊傷害自己和好朋友的人,這一個行動贏得了更多同學的歡迎。

勵志片過濾掉一些血淋淋的現實給人希望,告訴身處困境的人仍然有贏面。影片與時下火爆網絡的短視頻《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內核相似,民間的“二舅”從村裡的少年天才突遭各種意外打擊,錯失了求學成功的機會,默默無聞地照顧身邊的家人、村民,年過六旬因爲外甥拍攝的專題短視頻而爆火網絡。與此同時,各種聲音甚囂塵上,快要淹沒事情本來的面目了,可見極少有什麼人和事能夠經得住十幾億雙眼睛的聚焦,人們渴望完美真相卻對它顧左右而言他。

苦難本來就不等同於幸福,否則爲什麼一個叫苦難一個叫幸福。苦難沒什麼值得歌頌的,值得一說的是在苦難中莊敬自強的精神。在這種精神被髮掘前,苦難是很多人悲劇人生的始作俑者,無數人爲之深陷痛苦,如果把苦中的一點樂觀、光明誇大成理所應當,那就是製造苦難的幫兇,是對苦難中的人道德綁架,無論怎麼宣揚苦難帶來的正面價值,都不可能改變苦難留下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