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環保信用可修復,系列政策解企業環保之困(中國青年報)
“如果一個企業此前有環境方面的問題,可能影響企業信用。如果改正了,還是一個比較好的企業。”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裴曉菲在發佈會上表示,生態環境部正在健全企業環保信用修復制度,完善信用修復機制,引導企業“糾錯復活”,幫助企業“應修盡修”。
這是近日印發的《生態環境部門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中的舉措之一,該文件還明確了嚴禁以生態環境保護名義向企業攤派,嚴禁打着環保幌子搞“一刀切”,嚴禁爲完成年度工作目標、應付督察等採取緊急停工等簡單粗暴行爲。
“生態環保工作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對於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引領、優化和倒逼作用。”裴曉菲說。
生態環境部近日出臺了“以高水平保護促進新質生產力”系列政策,包括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發揮綠色金融作用、規範廢棄設備及消費品回收利用處理等,助力經濟企穩向好。
裴曉菲舉例介紹,在環境准入方面,優化環評審批分級管理。例如,企業要發展,需要有總量排放指標,生態環境部優化新改擴建項目總量指標監督管理,對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的單項新增年排放量小於0.1噸,氨氮小於0.01噸的建設項目,免予提交總量指標來源說明。
在對企業的服務保障方面,深入開展科技幫扶,依託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爲各類市場主體提供技術諮詢和推廣服務;強化財政金融支持,將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污染治理等項目納入各級生態環境資金項目儲備庫,一視同仁給予財政資金支持。
在對企業的監督執法方面,實行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管理,對正面清單內的企業減少現場執法檢查次數,綜合運用新技術、新手段,以非現場方式爲主開展執法檢查,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持續規範涉企收費和罰款,切實減輕企業經營負擔。
裴曉菲說,生態環境部正在開展打着環保幌子搞“一刀切”問題專項整治,嚴禁爲完成年度工作目標、應付督察等採取緊急停工停業停產等簡單粗暴行爲,以及“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對做法,對於搞“一刀切”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堅決嚴肅問責。
裴曉菲表示,今後將繼續探索和豐富有關政策,持續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水平,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 | 中國青年報
記者 | 張藝
編輯 | 吳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