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人社課程結合生成式AI教學 ChatGPT任歷史研究助理
國立清華大學校長高爲元(左二)今率領教務長巫勇賢(右二)等一級主管召開臺北記者會,說明最新的課程規畫。記者許維寧/攝影
國立清華大學於新學期人文社會課程將結合生成式AI教學,教務長巫勇賢表示,清大人社院、科管院、清華學院、教育學院、生醫學院等本學期開設5門課程,將生成式AI融入社會文化分析和歷史研究等領域,如使用ChatGPT分析史料,也能擔任課程研究助理,激發更多面向的討論。
清大人社院院長李卓穎本學期新開設「生成式AI只另與歷史學習及研究」,他表示,該門課將運用ChatGPT分析史料、歸納重點,甚至提出辯證與反思,最終將課堂上應用的經驗彙整成一部歷史學習及研究的AI指令集,讓研究者能更正確有效率的對AI「下咒語」。
李卓穎談到,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時,會讓ChatGPT擔任其中一位組員或提出相反論證,有了AI組員加入,反而可以刺激學生討論,甚至將論點推進的更多元深入。
李卓穎說,AI可以促進討論,但要達到創新或頂尖水準還是需要真人,尤其越有歷史專業的真人越能與AI協作出好結果。但學生也必須充分了解AI優缺點,如容易捏造不存在的內容,因此課程在培養學生如何向AI提問之餘,也要學會甄別AI給予的答案。
巫勇賢則提到,以課程「科技與社會」中孔恩《科學革命的結構》燃素說爲例,課程引導學生使用ChatGPT刺激思考、互相詰問,得以讓學生的思維長出不同分支,譬如從社會、化學等觀點切入,更能瞭解爲何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會提出現今被視爲荒謬的論點,使課程討論的深度、廣度都能提升。
巫勇賢談到,人文素養、人道關懷還是AI無法取代的人類特質,人文社會領域學生可透過AI,突顯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人文社會學科的學生可更加發揚自身優勢,在AI浪朝中更不能缺席。
清大中文系大二生吳庭儀表示,一直以來就對AI很感興趣,「當AI衝擊我們之前我要主動迎向它,學會怎麼用。」目前AI的中文模型成熟度略遜於英文,希望未來能結合語言學專業,融入AI自然語言處理,盼未來達成真正的人機協作。
清大人社院大四生洪睿辰則表示,未來期望成爲編劇,也發現使用生成式AI蒐集素材、解讀劇本時更能事半功倍,但也發現AI編寫的故事缺乏原創和獨特性,因此仍相信AI科技仍無法取代人類的創作。
清大推出學習四部曲,除了將AI融入人文社會課程外,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也規畫錄製一套「人文社會AI導論」線上微課程;以及3學分的資訓邏輯思考、運算思維通識課程;之後還有19至21學分的進階學分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