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遊”市場大有可爲

旅遊業是具有顯著時代特徵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出遊人次達27.25億,同比增長14.3%。今年夏天,許多景區接待遊客人次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暑期旅遊熱度不減,特別是清涼資源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進一步優化旅遊產品供給,滿足大衆“求新、求奇、求知、求樂”的旅遊願望,成爲當下需要思考的問題。

旅遊資源包括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其中,自然景觀涵蓋山、水、林、田、湖、草、沙、冰、野生動植物和氣候等。隨着暑期旅遊的不斷加碼,帶有清涼屬性的地貌、水文和氣候資源快速轉化爲旅遊產品,並與文化、科技、教育、交通、體育、工業等融合發展,不斷延伸產業鏈,創造新場景,催生清涼旅遊新業態、新產品和避暑文化新內涵、新價值。

具體來看,一是以山川、江河、湖泊爲肌理,以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溼地公園、水利風景區等爲載體,讓遊客走進綠草如氈、碧波如洗、清風徐徐的消夏時光;二是以夜間消費爲主題,以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旅遊休閒街區、歷史文化街區等爲載體,串聯城市公共空間和熱門商圈,開發手持風扇、降暑冰圈等夏季“降溫神器”和文創產品,加速形成“晝遊、夕賞、夜養”的夏季清涼旅遊熱點;三是以夏季冰雪爲主題,以室內冰雪館、滑雪場和奧運場館等爲載體,開發冰雪運動和冰雪旅遊體驗項目,拓展夏季旅遊和清涼旅遊新體驗;四是與鄉村振興相結合,以鄉村自然風光、生產和生活方式、清涼氣候等爲載體,讓遊客到鄉村親近自然、體驗民宿、品嚐美食、自駕露營等,打造夏季出遊勝地。在此類清涼旅遊中,東北地區和青海、貴州、雲南等地均涌現出一批獨具特色且認可度較高的清涼旅遊目的地城市和村鎮,並逐漸成爲夏季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新寵。

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已建成數量龐大、類型豐富、創新活躍的旅遊供給體系,發展清涼旅遊基礎深厚、空間廣闊。不過,實現讓人民滿意的清涼旅遊仍面臨一些問題。例如,從清涼資源到拳頭產品的轉化效率不高、同質化問題突出,除長白山、呼倫貝爾、玉龍雪山、壩上草原等清涼旅遊熱門目的地外,一些久負盛名的生態旅遊資源尚未轉變成耳熟能詳的避暑旅遊產品。又如,有的清涼旅遊城市和場所人滿爲患,智慧服務設施、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公共服務與人流量等不匹配,有的鄉村旅遊景區環境衛生不達標,影響旅遊消費體驗。此外,城市室內冰雪旅遊項目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地域、季節和氣候等的限制,但不能解決運營成本高、場景複製難等問題,夏季室內冰雪文化展演和冰雪娛樂活動等仍處於開發初期。對此,應多措並舉,高質量發展清涼旅遊。

應以“奇、情、逸、趣”爲核心,二次挖掘避暑經濟和清涼旅遊特色,發展森林康養、生態旅遊、夏季冰雪、文化演藝等業態,拓展室內冰雪旅遊項目場景應用,逐步淘汰重複低質的景區和鄉村清涼旅遊項目。率先在夏季熱度較高的清涼旅遊景區完善智慧遊客服務中心等設施,鼓勵結合人流量和場地情況配建停車場充電樁等,對景區及周邊餐飲、住宿環境衛生進行高標準管理,完善醫療救援和安全管理系統。持續深化南北互動、東西協作,鼓勵相關省市點對點開展夏季清涼旅遊產品推介、精品旅遊線路推廣等,共享文化和旅遊消費補貼等優惠政策,拓展暑期清涼旅遊客源和市場。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