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叛逆好難懂?心理師帶爸媽看《腦筋急轉彎2》:青春期不好過,需要大人的允許與接納!

《腦筋急轉彎2》劇照

皮克斯的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2》剛上映,討論度就很高。昨天我也忍不住和我太太、女兒一起殺進電影院觀賞,果然沒讓人失望。

承續第一集,主角萊莉進入青春期。在某一天晚上,大腦開始敲敲打打,新的情緒角色進駐,包括焦焦、慕慕、羞羞和「我就廢」的倦倦。

從那一刻起,萊莉的內在世界颳起了狂風暴雨。

網路上已有許多精彩影評和觀影心得,而令我印象深刻的則有兩處。

首先,是在萊莉在「轉大人」的那天早上,一起牀就渾身不對勁。

萊莉的媽媽敏銳地嗅到:「時候到了!」。該來的還是會來,沒錯,這就是孩子的青春期。媽媽的腦內也開起了會議,看來早就針對如何應對孩子的青春期,進行過多次沙盤推演。

儘管早有心理準備,還是被那少女的陰陽怪氣給殺個措手不及。

如果你是青少年的爸媽,看到這一幕,肯定心有慼慼焉。就算你準備好迎戰這一天的到來,故事情節依然不會照你所想的劇本演出,一陣兵慌馬亂是正常的。

我想告訴你:「你並不孤單!」

但有心理準備好過沒有!

有更多的父母毫無意識到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從某天開始,孩子的叛逆、頂撞和反覆無常的情緒,無情地轟炸着父母的內心;卻對孩子的轉大人渾然不覺,直喊着:「我家那可愛的寶貝不見了!」

沒有不見了,只是回不來了。

對我而言,比起孩子,這部電影更適合大人觀賞,爲孩子的青春風暴先做好心理準備。

你會更瞭解青少年的難以靠近,究竟是怎麼回事,這跟他們大腦裡各種情緒的角力而充滿混亂息息相關。

同時,你也會理解,就算做好萬全準備,依然可能措手不及。

「腦筋急轉彎2」再度找回前集主角憂憂、樂樂、厭厭、驚驚以及怒怒迴歸。圖/迪士尼提供

第二個部分,是一個人自我認同的再次形塑。

從小到大的每一個經驗與記憶,都影響着我們對自己的觀感,逐漸累積成對自己的核心信念,也就是自我認同。這在電影中,有清楚的呈現。

萊莉過去的自我認同是「我是好人」。當進入青春期,大腦主控臺被「焦焦」給佔領,萊莉開始自我懷疑與自我批判——「我很糟」、「我不夠好」、「我不被喜歡」等新的念頭逐一冒出,並形成新的自我認同。

這讓她爲達目的而不擇手段,新的經驗又回過頭來,強化了自己「我很糟」、「我不夠好」、「我不被喜歡」等念頭。

直到萊莉在球場上犯規,被要求待在判罰室裡「關」兩分鐘時,她又自責、又懊惱、又無力。

在此同時,萊莉開始深呼吸,不斷大口吸氣、用力吐氣,這個動作拯救了她。

深呼吸可以調節人們的緊張情緒;而原本佔領主控臺的焦焦,知道自己的極限已到,讓出位子給樂樂及其他情緒,一起合作幫助萊莉。

萊莉於是能冷靜思考,過去建立起的正向自我認同「我是好人」,從被壓抑的回憶中慢慢涌現,讓她在危急時刻,能做出新的決定。(不能再爆雷了…..)

好,我要說的是,青少年時期的身心混亂,可能會把一個人自幼建立起的自我認同連根拔起。但這並非壞事,在建立新的自我認同時,矛盾與衝突是必然的。

如果青少年懂得調節情緒,過去的經驗與信念,對他仍然有幫助。青少年也會會慢慢地整合各種自我觀感,最後形成新的自我認同;並接受自己身上的多元面貌,也就是:「我可以很糟,同時我仍是一個好人。」

這段時期並不好過,需要大人的允許與接納。

所以我認爲,這部電影與其說是給孩子認識情緒用的,我更鼓勵大人們進入電影院觀賞。或許,你會回想起:「當年我的中學時期,也是這樣子的呀!」

對了,「念舊嬤」跑出來了,你發現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