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花葬細節曝光,地點選擇在一個郊區,背後原因令人淚目!
瓊瑤影響力之大,從她身故的討論度便可見一斑,從她輕生的細節再到喪葬的安排,無一不是網友熱議的焦點。在臺媒最新的發聲中,已透露瓊瑤不舉行公祭,會在簡單的家祭後隨機火化,隨後將於12月11日進行花葬。考慮到瓊瑤粉絲太多,花葬當天可允許粉絲送行。
有網友好奇什麼是花葬,知情人士也給出了迴應。原來花葬便是把骨灰放在陶罐裡,然後埋在花圃裡。時間長了,骨灰罐和骨灰髮生反應就自然溶解了。這種安葬方式不止浪漫,而且充分利用地下空間,除去基礎建設用地,可達到“零佔地”,實現真正的環保節地。
印度詩人泰戈爾所作《飛鳥集》中曾有過這樣一句詩“生如夏花之絢爛,死若秋葉之靜美”,用來形容瓊瑤的選擇,可謂再貼切不過。活着的時候絢爛至今、轟轟烈烈;離開的時候卻選擇如此安靜的方式,無比淡然。
至於瓊瑤花葬的地點,選擇在寶島的一個郊區,選擇原因也讓人淚目。
瓊瑤的花葬地點選擇在臺北市近郊的陽明山,這裡氣候溫和,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每年都有不少遊客前去參觀。但在多年前,這裡因爲長着許多的茅草被稱爲“草山”。後來因爲它與湖南永州的陽明山有歷史淵源,所以被改爲“陽明山”。
湖南永州陽明山
那麼兩座陽明山之間到底有什麼淵源呢?
原來在2000年,臺胞林樹南先生將珍藏一生的《中華大藏經》捐給了永州陽明山萬壽寺。6年之後,兩座山結爲“兄弟山”。幾年前,“第五屆中國・陽明山‘和’文化旅遊節暨海峽兩岸陽明山旅遊合作與發展論壇”開啓,也是爲了促進了兩岸陽明山文化的交流。
至於瓊瑤爲何選擇陽明山花葬,原因也不難猜,正是因爲臺北這座陽明山和湖南的陽明山是“兄弟山”,而瓊瑤的祖籍正是湖南。
雖然瓊瑤在湖南只住了2年,而且多年沒有回老家,但她對老家的感情很深,她的故居——湖南省衡陽縣三湖鎮大波村的蘭芝堂也一直保留着。瓊瑤離世後,很多粉絲前去蘭芝堂緬懷瓊瑤。
瓊瑤老家蘭芝堂
粉絲參觀蘭芝堂
瓊瑤堂叔透露,瓊瑤對家鄉的感情很深。她不止全款捐建重修了興隆小學,當該小學成爲全國不錯的小學,而且拒絕叫“瓊瑤小學”,非常淡泊名利。不止如此,瓊瑤還捐錢給家鄉修路,對家鄉建設十分用心。
網友猜想,瓊瑤之所以選擇在陽明山這個小郊區進行花葬,便是看中它和家鄉的淵源。
這份對家鄉的眷戀,即便到了生命盡頭也未消散。花葬於陽明山,仿若以另一種形式與故鄉緊緊相連,讓靈魂有了歸處。往後歲月,漫山繁花盛放時,恰似瓊瑤筆下的浪漫情節,粉絲來此悼念,亦能感受她深沉的鄉情,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