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天才的家庭曝光,不是窮人中沒天才,而是窮人的孩子沒機會
文|家有小甜椒兒(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把自己的能力和智商在正確的方向上展現得淋漓盡致的天才,是如何養成的?
在《天才是怎樣煉成的?》這部紀錄片中,有這樣一個觀點:“我們天生都具有在不同領域出類拔萃的素質,但是我們的大腦的適應性,也就是教育環境,決定我們是否能夠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
有人說天才學霸的成就,跟學校和老師都沒有關係,因爲天才是天生的。
這話只能說對了一半,天才學霸需要具備兩個素質,一方面是“天生的高智商”,另一方面是有良好的成長環境,他所處的成長環境恰好可以引導他把自己的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
而能夠激發一個孩子的天賦的成長環境,不是學校環境,關鍵在於家庭環境。
父母纔是孩子最大的伯樂,能不能發現孩子的天賦,激發孩子的天賦,關鍵在於父母。
丘成桐少年天才的家庭教育背景
自從清華大學丘成桐領軍人才培養計劃2023年第一批次入圍認定結果公佈以後,丘成桐的少年天才,就經常被人們討論。
這些孩子有不少是十四五歲的孩子,也就剛讀高一的年齡,而丘成桐數學考試難度相當於數學專業大學一年級的水平,在全球每年招生不超過100人,這些孩子最後師從世界頂級數學家丘成桐。
這些被錄取的孩子,無疑都是少年天才。
我們再看這些上了熱搜的丘成桐少年天才,有幾個都是剛上高一,或者直接通過了考試,或者因爲突出的數學天賦被直接保送。
這些孩子到底是如何養成的?是因爲有天賦嗎?是天生的嗎?
只能說天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背景。因爲這些“天才”有兩個共同特點,一個是與生俱來的天賦,一個是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
可以肯定地說,這些孩子中,沒有一個來自農村,甚至沒有一個來自條件差的家庭,他們基本都來自中產家庭或者更好的家庭。
不是窮人中沒有天才,是窮人的孩子沒有機會
看完這些孩子的成長經歷和家庭背景,一定有不少人陷入沉思,爲什麼這些天才學霸,沒有一個是來自貧困家庭呢?
是天才只分布在條件好的家庭嗎?
當然不是,就像開篇提到的,我們天生都具備在某個領域的天賦,只是大腦的適應性,也就是教育環境不同,而這決定着一個人能否淋漓盡致發揮自己的天賦。
不是窮人家沒有天才,而是窮人家的孩子的機會越來越少。
因爲家庭教育和成長環境,在一個天才的養成過程中,佔據更大的作用比例。
兩個智商相當,天賦領域相當的孩子,一個孩子出生在一個家庭教育背景比較好的環境裡,一個孩子出生在父母忙於生活忽視了對孩子的引導和教育的家庭中,兩個孩子的天賦被激發的程度當然是不同的。
第一個孩子,從小就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在成長過程中,他們既能遵守規則和約定,又能保持自由和自在的心態,在喜歡的方向中自由馳騁,受到父母的影響,他們有着強大的自律,有着明確的方向,有着強大的時間管理能力。
第二個孩子,雖然很聰明,在學習方面有天賦,但是他所處的環境是散漫的,他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在生活中他以父母爲榜樣,和身邊的同學和朋友看齊,他也許有天賦,但是他的天賦幾乎沒有機會被激發出來。
這就是兩個孩子的巨大差距,而這種差距是無法被彌補的,因爲成長只有一次,機會也不多,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
另外,還有一些天才“選手”,很早就被父母瞭解了他們的天賦所在,但是父母的教育方法存在問題,父母急功近利,方法偏激,不以孩子爲中心,反而以自己的夢想爲中心,強大的壓迫感,用力過度,最後讓孩子無法承受,終究還是落入凡間。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少年天才魏永康,到底因爲母親的強勢和偏激,毀掉了他的天才之路。
三分天賦,七分環境
天賦是與生俱來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天賦,只是很多人這輩子都沒有機會發現自己的天賦所在罷了。
如果想要在某個方向和領域中獲得成就,天賦是一方面,佔比比較少,關鍵還是要有天賦。
最近熱播的《點燃你,溫暖我》,李峋和高見鴻是兩個典型,前者是天賦和努力並存,後者是天賦稍微差點,但是足夠努力。
如果天賦稍遜色一些,同樣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成就自己,他們不用跟那個天才比,他們已經比大多數人都優秀了,這是努力的結果。
孩子的學習就是如此,雖然只有極少數人在學習方面是有天賦的,但是孩子的確可以通過後天的家庭環境的影響,和自身的努力,來增強學習能力,取得好的成績。
從這一方面上來說,學霸中,有少部分頂尖學霸是天賦型選手,剩下的一部分,天分不算太高,只能算是普通人,但是在家庭教育的引導和驅使下,他們的確成爲了更好的自己。
窮人的孩子沒機會,機會是父母給的有人會悲觀地說,窮人的孩子沒機會,所以窮人也不必努力了,因爲別人不會給你機會。
這種態度是錯誤的,窮人的孩子沒機會,是因爲窮人的父母不給孩子機會,也許從教育資源和物質條件上,父母無法和那些條件好的父母看齊,但是窮人家庭的父母,同樣可以引導孩子成爲一個自律自強、有規劃、有目標的孩子,窮人的父母同樣可以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窮人的家庭同樣可以和諧溝通,給孩子自由發揮的空間。
前提是需要父母有這樣的格局和眼界,當他們給孩子的基礎教育提供好了,孩子後續的人生就有反轉的可能,否則一點可能都沒有。
結語:
最後想對很多父母講,別再“快樂教育”了,孩子在關鍵成長階段,你給孩子快樂的成長空間,不約束孩子,讓孩子怎麼輕鬆怎麼來,怎麼舒服怎麼來,那孩子就失去了競爭的機會。
好的家庭教育是,在一定的條條框框之內,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和時間,尊重孩子的發育節點,以孩子的成長特點爲中心,引導孩子增強時間觀念,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激發孩子的潛能和興趣,讓孩子成爲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