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創投管理合夥人陳中:爲新加坡創業團隊拓展中國鋪路

專訪:爲新加坡創業團隊拓展中國鋪路——訪求索創投管理合夥人陳中

新華網新加坡9月10日電(記者胡雋欣)新加坡求索創投管理合夥人陳中不久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作爲一名較早便在中國學習和工作的新加坡人,他願繼續爲新加坡創業團隊進軍中國市場貢獻自己的力量。

新加坡創業行動社羣創立於2003年,在政府支持下,以“創業者幫助創業者”爲主旨,旨在栽培剛起步的創業團隊,力促創新思想、新創企業能轉變爲更多財富。2012年,這一公私合作的平臺邁出了海外拓展第一步,在北京建立首個海外分會,以“新加坡人幫助新加坡人”爲理念,爲新加坡衆多初創公司儘快熟悉中國商務環境、獲取中國市場商機提供必要支持。

作爲新加坡創業行動社羣的海外小組委員會兼北京分會主席,陳中說,去年一年包括新加坡政府組團以及零散的一些到訪團隊,已有14個團隊通過北京分會的平臺對中國市場進行考察,其中4個團隊已在中國成功註冊並開始運營,涉及行業包括醫療科技、新能源以及互聯網等新興產業。

陳中說,通過在中國的考察,新加坡這些初創企業對中國市場的認知改變很大,他們認爲中國已不再是一個成本很低的國家,因此並不簡簡單單僅將中國作爲製造業代工廠,生產完產品即銷售到海外。相反,這些初創企業將研發團隊和銷售團隊都設立在中國,因爲不管是人力成本還是其他成本的提高,都顯示着中國市場的消費潛力同樣巨大。

陳中祖籍中國福建,父輩早在孩童時代就已移居新加坡,他本身則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他因參與新加坡政府組織的留學計劃與中國結緣,畢業於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與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合作開辦的國際MBA。畢業後,他就與清華一批校友開始了創業之路,成爲窩窩團的聯合創辦人之一。

回想當時的創業之路,陳中感慨萬分。當時他們從中關村一間小公寓裡白手起家,招攬人才有困難、經營有困難、現金流方面也有困難,總之可以想到的困難他們都遇到了。而當時的窩窩團恰逢國內團購網站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的階段,激烈的競爭反而實現了市場認證,他們也在競爭中存活了下來。

而現在,他認爲中國的創業環境已得到明顯提升。他說,目前中關村創業的氛圍、創業的扶持機構,包括企業孵化器在內的機構都已非常成熟,尤其北京和上海能得到更多政策支持。

陳中說,中國的市場龐大,但並不是唯一大的市場,中國市場的特殊性讓很多硅谷項目在這裡夭折或者完敗,原因各異。而作爲一個專注於互聯網領域的風險投資公司,他所在的求索創投之所以選擇中國市場,關鍵原因是中國市場的團隊衆多、競爭激烈,因此可看到更多好項目、好執行團隊,風險投資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

目前,陳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北京度過,每過2至3個月回一次新加坡,一年來說他在新加坡逗留的時間甚至不超過1個月。他坦言,在北京的5年裡,他幾乎走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今年5月,1975年出生的陳中參加了第九屆“世界華裔傑出青年華夏行”活動,他覺得受益最多的是跟團拜訪了一些中國的監管部門。在這樣的活動中,他了解到未來的5年計劃中,中國政府將要主推哪些項目、會爲他們提供哪些優惠的政策和補貼等,這些對於他未來進一步投資中國都能起到關鍵作用。

他說,在與衆多新加坡經商人士的接觸中,他感受最多的是這些團隊希望到中國市場發展,但又對中國市場存在誤解甚至恐懼的心理。他認爲主要的問題在於語言不通。新加坡人習慣說英文,所以他們能讀懂美國和歐洲的市場和產品,而相對而言,他們對中國市場頗爲陌生。

事實上,不僅是新加坡企業,很多他國企業也都希望藉助新加坡的平臺進入中國市場。他希望能繼續充當橋樑的角色,爲更多包括創業團隊在內的羣體拓展中國鋪路。

陳中也看到,很多新加坡年輕一輩並不像他們的父輩或祖輩一樣願意到中國發展業務,而是更加西化,他表達了他的擔憂:“從長遠來看,每個年輕人畢業後有30年的工作週期。那麼就應當好好把握這30年,好好看看在未來30年中哪個經濟體會影響世界。目前來看,只有中國。”

(原標題:求索創投管理合夥人陳中:爲新加坡創業團隊拓展中國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