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看待新就業形態就業質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這意味着,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的發展目標,既要通過新就業形態創造更多適配性就業崗位,也要相應提升新就業形態的就業質量。

現有的勞動權益保障體系以勞動關係作爲前提,新就業形態在某種程度上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勞動關係,不過未必導致就業質量下降。就業質量涉及多個維度,包括工資水平、工作時間安排、工作穩定性、社會保障、職業發展機會、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等。傳統的全職、長期僱用關係通常被認爲在這些方面更有保障,但目前來看,新就業形態在其中某些維度表現更佳。就業質量的提升不一定是所有維度的提升,個別維度的改善也可以視爲就業質量提升。無論是“多維統一”還是“單維改善”,都是就業質量提升的形式,都值得鼓勵和支持。隨着數字經濟不斷髮展,新就業形態日益成爲勞動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升就業質量,既要關注客觀指標,也應關注主觀指標的改善。

事實上,新就業形態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就業質量的客觀指標,在主觀指標方面也有改善。新就業形態提供了更個性化、多樣性的工作,幫助勞動者發揮創造力,提升勞動者自主權,讓勞動者更有安全感和掌控感,學習機會和職業成長空間也得以提升。如果以客觀指標評價新就業形態的就業質量,應該將對比的視角放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自身所處的勞動力市場中。除了客觀指標,從業者自身對就業質量的主觀感受同樣值得重視,這對穩定社會與羣體心態等有着重要意義。

當前,面對新就業形態帶來的變化,應對就業質量理念進行相應更新,以適應新時代勞動市場需求。擴大就業質量的內涵,將工作靈活性、職業發展機會、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等因素,納入就業質量的評估體系。完善勞動保障體系,探索勞動關係之外的新就業形態勞動保障機制。重視勞動者對自身工作的評價,不斷調整和創新政策措施,逐步提升新就業形態就業質量。 (作者:張成剛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