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人!他破解魚皮密碼 助力水產養殖經濟

中山大學海資系副教授王亮鈞(後排中間)創設全亞洲唯一的海洋及致病微生物實驗室,成功破解魚皮密碼。(中山大學提供/郭良傑高雄傳真)

用工具輕輕一刮,取得魚皮黏膜後檢查共生菌狀態,即可掌握魚的健康動態,無礙魚的健康。(中山大學提供/郭良傑高雄傳真)

中山大學副教授王亮鈞破解魚皮密碼獲吳大猷獎,是全球第一人。(中山大學提供/郭良傑高雄傳真)

國立中山大學海資系副教授王亮鈞帶領實驗室研究魚皮膚、共生菌及環境的三角關係,並創全球先例,首度發現魚皮黏膜上的共生菌具抵抗力和治癒力,可幫助魚類抵擋環境中的病菌,有利存活。這項研究成果不僅助攻養殖經濟,更可望延伸於其他生物,可見仿生科技、醫學新藥等應用前景,這項新穎研究榮獲2024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中山大學表示,魚皮、黏膜共生菌與環境的關係是一個複雜的議題,目前全球聚焦海洋生物菌相,投入魚羣共生菌動態與環境及宿主的三方因果研究實驗室數目可能僅個位數,王亮鈞的研究團隊目前是臺灣、甚至亞洲唯一。

王亮鈞表示,由於文獻稀少,連實驗法都從零開始。他帶領團隊潛心研發2年,以3D列印製作出全球首創的魚皮模組,將魚皮分成模擬體外禦敵的上表皮與黏膜,和體內提供養分的下表皮,真實仿造魚皮黏膜與共生菌共存的環境,並提供無菌的環境做實驗,檢視環境中不同的致病菌帶給共生菌和魚皮健康的影響,這套模組系統還獲專利保護。

王亮鈞的研究團隊以魚身沒有鱗片禦敵的東南亞大型鮎魚作爲主要研究對象,延伸到南臺灣的經濟漁獲如石斑魚、蝨目魚和鱸魚等,意外發現魚皮黏膜上的共生菌,竟有保護效力,可保護魚類適應環境,減少疾病,但當環境中的致病菌濃度逐漸提升,保護力也逐步失效。同時,病魚也有機會仰賴黏膜上共生菌的治癒力重返健康,甚至產生抗體,大大延長了魚類的壽命和存活率。

王亮鈞指出,這套魚皮共生菌益生機制,可以應用在許多方面,分析共生菌的組成與特性,可提升魚類的抵抗力與治癒力,找出魚類健康及免疫平衡的秘訣,幫助水產養殖業者減少用藥、保護環境,且不同的魚種,天生抵抗力不同,如蝨目魚表皮黏膜抵禦環境中致病菌侵襲的抗性特別強,潛在可解析出抵抗力強的共生菌菌株,進一步提煉與開發新藥作爲養殖魚或人體的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