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遠距工作調查「亞洲」天數最少 這1因素是主要差異
2020年由於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全球實施居家上班,對各個地區產生不同影響,美國企業僱主和員工迄今對是否重返辦公室仍陷僵持。(示意圖/shutterstock)
美國企業執行長要求員工結束遠距工作呼聲未間斷,紐時報導,住房大小、居隔時間、文化規範等因素造成各地不同現象,亞洲國家程度最低,臺灣每月平均2.8天,略多於韓國和日本。
2020年由於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全球實施居家上班,對各個地區產生不同影響,美國企業僱主和員工迄今對是否重返辦公室仍陷僵持。
紐約時報參考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慕尼黑衣佛研究所(Ifo Institute)等研究員共同發佈的報告,並訪問逾20名企業高層人士和員工,分析全球遠距工作現狀和原因。
紐時調查發現,目前全球遠距工作天數最少的是亞洲國家;韓國每月少於2天、日本每月約2天、臺灣平均2.8天。今年春季,美國各產業平均每月有5至6天帶薪居家工作日。歐洲國家則介於其間,德國每月約4天。
分析背後原因,調查指出,「住房」爲一大因素。例如,住在美國郊區的民衆,擁有較大的房子或工作室,返回辦公室的速度十分緩慢;人口稠密的城市,尤其亞洲,則有較高迴歸率,因爲與家人共住,空間狹小不便。
國際企業的高階主管逐漸注意到各地員工需求不同,美國科技公司思科(Cisco)執行副總裁巴特爾(Jeetu Patel)到亞洲出差時就發現,那裡的辦公室比其他國家都更忙碌。思科的策略是讓各地團隊選擇自己的辦公模式。
巴特爾住在矽谷高級區洛薩託斯(Los Altos),辦公室在聖荷西(San Jose),他表示自己傾向沒有會議時在家工作,如此可節省1小時通勤時間做更多的事,好比陪女兒吃晚餐。
墨西哥自治理工學院(ITAM)經濟學家巴瑞羅 (Jose Maria Barrero)認爲,像日本的住房迷你,居家工作就有難度。
除了住房因素,返回辦公室情況也受「居隔時間長短」影響,居隔狀況反反覆覆的國家像是美國,員工已打造舒適居家辦公環境,公司也普遍建置好管理系統,確保主管「依照工作成果而非待在公司時間」來評量員工。
巴瑞羅說,亞洲國家在疫情爆發初期防控做得較好,居家工作時間不長,遠距工作型態並未像美國一樣根深柢固。
紐時舉例,南韓SK海力士公司(SK Hynix Inc.)有許多員工從未離開公司;日本員工需要用到傳真機和個人印章,必須進公司才能辦公,東京部分企業管理者也認爲,要待在同一個空間才能關注員工動向。
最後,還有「社會文化規範」因素。美國員工向僱主要求更多彈性空間是自然而然的事,甚至會直接表明「如果無法遠距工作就辭職不幹」。在微軟,返回辦公室過程通常會經過「團隊協議」,管理者須理解員工意願。
美國各大企業執行長近期接連重申要求員工返回公司,不過史丹佛大學調查發現,執行長其實都認爲遠距工作現象會持續下去。
加州資產管理公司Kastle的主管艾因(Mark Ein)說,企業礙於勞動市場競爭力和社會文化規範,無法硬性讓員工重返辦公室,即便全球多數管理者都希望員工結束遠距工作,但各個國家實現目標的能力卻不盡相同。(編輯:郭中翰)11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