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一女教師被騙300多萬元,跳江輕生!騙子身份曝光,竟是……

被騙幾百萬元要不回來

曾爲泉州某重點中學的

老師阿蓉(化名)抑鬱成疾

跳江輕生

後被羣衆救起

她怎麼也想不到

騙子竟然是

費盡心思拆散家庭

一人分飾“三角”騙女老師

說起丁某燕和阿蓉的認識,還是有點巧合。丁某燕的兒子在泉州某中學讀書,2018年的一次飯局上,丁某燕認識了該中學的老師阿蓉。阿蓉怎麼也想不到,這是她噩夢的開始。

但在當時,丁某燕給阿蓉的名字並非丁某燕,而是丁某茵,香港居民,是晉江一家金融公司股東。她告訴阿蓉,如果把錢存入該公司,每月利息至少2分,且隨時可以提取本金,穩賺不賠,沒有任何風險。阿蓉信以爲真,2018年8月31日至2019年7月3日間共向丁某燕轉賬150萬元。

2019年12月以後,丁某燕說公司有業績任務,需要像銀行一樣拉客戶存款,讓阿蓉將錢轉給她以完成業績任務。阿蓉於同年12月15日至2020年4月28日間共向丁某燕轉賬100萬元。

除了騙錢,丁某燕無形當中還拆散了阿蓉的家庭。在交往中,丁某燕一直給阿蓉洗腦說,阿蓉的老公怎麼不好,最終導致她與丈夫離婚。實際上,丁某燕有個更大的計劃——她知道阿蓉喜歡警察,於是丁某燕就編造一個警察身份,在網上跟阿蓉談起戀愛,一人分飾三個角色的詐騙戲碼開始粉墨登場。

2020年3月,丁某燕向阿蓉推送一個微信賬號暱稱爲“long”的微信,並向阿蓉介紹稱此人名爲“陳某榮”,系泉州市公安人員。爾後,丁某燕使用上述微信賬號,冒充“陳某榮”,與阿蓉聊天並發展成男女朋友關係。

其間,丁某燕還向阿蓉推送一個微信賬號暱稱爲“修身養性”的朋友,並向阿蓉介紹稱該人名爲“蔡某傑”,系金融公司股東之一。自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7日間,丁某燕一人分飾“三角”,分別與阿蓉聊天,刻意向阿蓉營造其與“陳某榮”、“蔡某傑”關係密切的假象。丁某燕利用阿蓉對她的信賴關係,多次虛構要給“陳某榮”、“蔡某傑”送禮、幫助“陳某榮”入股公司等事由,或乾脆冒用“陳某榮”身份借款,詐騙阿蓉共計159萬餘元。

被欠鉅款抑鬱成疾

跳江自殺幸被救起

丁某燕承諾的利息,斷斷續續給了點,過了幾年,阿蓉如夢初醒,感覺其中有詐,於是便在2021年11月,找丁某燕要求退回存放在該公司錢款。當月23日,丁某燕又讓阿蓉轉4萬元,承諾五天之內至少能歸還其100萬元,如辦不成,這筆錢會退給她。阿蓉又一次相信了丁某燕,奢望能通過這4萬元,丁某燕真的能把之前的錢一併返還。阿蓉再找同事借了錢通過微信轉給了丁某燕,但毫無例外,再次受騙。

至此,丁某燕詐騙阿蓉錢款共計4139498元。案發前,丁某燕以支付利息的名義歸還阿蓉832216元。這被騙的330餘萬元對阿蓉來說,是一大筆鉅款,這些錢有的是賣房款,有的是找親朋好友借的,有的是刷爆銀行卡的……

找丁某燕拿不回錢,但自己欠銀行等又不能不還,阿蓉走到了崩潰的邊緣,患上了抑鬱症,不得不就診治療。2022年10月6日,在留下遺囑後,阿蓉跳江自殺,幸好被羣衆救起。

2022年12月22日,阿蓉終於向警方報案。去年1月10日,警方將丁某燕抓獲歸案,並扣押丁某燕的白色及藍色的法蘭克穆勒機械手錶各1只,白色LV、灰色聖羅蘭、橙色愛馬仕手提包各1個。

巧舌如簧否認指控

犯詐騙罪一審獲刑13年

經進一步偵查,丁某燕還虛構其因離婚訴訟財產被保全的事由,向阿芝(化名)謊稱需要錢款用於聘請律師,騙取阿芝25萬元。在阿芝屢次催要錢款時,丁某燕隱瞞其無力償還錢款的情況,通過僞造微信聊天記錄等方式,對其謊稱可變賣房產、等待貸款發放等事由逃避償還債務。

歸案後,丁某燕拒不供述相關犯罪事實。

據查實,早在2018年,丁某燕就因欠債被法院列爲失信人員。騙取阿蓉等款項後,丁某燕將騙取的錢款用於償還個人債務、賭博、裝修房屋等。庭審時,丁某燕辯稱,其未隱瞞姓名及失信人員的事實,與被害人關係很好,系阿蓉主動拿錢給其讓其幫忙放貸的,其支付了部分利息,阿蓉自殺不是其的原因。她也未一人飾“三角”騙阿蓉。

經審理,法院認定丁某燕無力償還致阿蓉和阿芝的款項,造成她們損失共計3557282元,足見丁某燕主觀上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客觀上實施了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行爲,騙取被害人的錢款,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爲構成詐騙罪。丁某燕及辯護人的辯護意見缺乏依據。丁某燕的行爲造成阿蓉跳江自殺,應酌情從重處罰。

據此,法院一審判處丁某燕有期徒刑十三年,並處罰金30萬元,並需退賠受害人損失。

那麼爲何阿蓉等受害者能輕易受騙呢?一名與丁某燕有過接觸的知情人士介紹,丁某燕雖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她很會來事,很會抓住別人的心理,讓人覺得她講話很真誠。

律師提醒:高額利息回報,往往是騙局

“你看重的是人家的利息,人家看重的是你的本金。”說起阿蓉被騙一案,福建天衡聯合(泉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劉宗偉律師說,風險與回報成正比乃投資鐵律,而大部分騙局中,往往反其道而行之,騙子往往以較高的回報率吸引,甚至有些高得離譜,而從不強調投資的風險因素。因此,在所謂高回報投資面前,請市民務必記住,這往往是一個騙局。

此外,騙局無論怎麼騙,歸根到底是利用人性中的弱點。本案中一人飾“三角”漏洞百出。如要甄別“陳某榮”是否是公安人員,只要找相關單位覈實下,就很容易發現真假;丁某燕口中的金融公司,也是很容易通過企查查等網絡信息平臺查詢是否真實存在。

在所謂投資項目時,務必覈實對方身份,可以要求對方提供相關身份證明或者通過全國身份證聯網等信息平臺進行覈實,以避免像本案中阿蓉一樣,被騙了幾年都不知道對方的真實姓名,實在是不應該。

“更不要輕信對方所說找什麼大領導疏通關係,就能擺平事情。”劉宗偉律師建議,在發現騙局中,要立即止損,注意蒐集證據,及時向警方報案。

來源:泉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