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藥風暴/牙科診所處方箋新制 健保署10月起分段實施

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表示,當藥品傳出缺藥消息時,常造成民衆恐慌,但有時是隻缺某一商品,其他同成份的藥品其實不缺,藥品處方箋改採成分名標示,希望改變民衆用藥觀念,解決社會問題。本報資料照片

藥品處方箋目前以商品名標示,如「普拿疼」等,但缺藥時藥師恐無法調劑,影響民衆用藥。爲顧及民衆用藥權益,衛福部健保署規畫,10月起自牙醫診所開始,第一階段針對開立藥品處方箋時,醫師於藥品後方註明不可替代字樣,必須說明原因,如果沒有說明,將視爲可以替代,方便社區藥師調劑,預計半年後,進入第二階段再將藥品處方箋改爲成分名。至於醫院、西醫診所何時上路,目前沒有時間表。

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表示,當藥品傳出缺藥消息時,常造成民衆恐慌,但有時是隻缺某一商品,其他同成份的藥品其實不缺,藥品處方箋改採成分名標示,希望改變民衆用藥觀念,解決社會問題。同時爲符合新加坡、日本等國際潮流,健保署於七月十一日,邀集藥師公會全聯會、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等單位進行研議。

新制自牙科診所實施,主因是就醫病人病情單純,用藥常爲消炎、止痛藥,較不復雜。龐一鳴說,作法爲以往開立藥品時,於藥品名後方常註明不可替代字樣,往後醫師標示藥品不可替代時,必須附註說明爲何不可替代的原因,間接讓藥品可以替代,同時也會給予醫師、藥師可替代藥品的清單,方便雙方比對、確認,確保民衆用藥安全。

龐一鳴說,此計劃試辦半年後,再將牙科診所的藥品處方箋改爲成分名,目前電腦系統正重新設定,但由於醫院、西醫基層診所收治病人多樣性高,涉及許多慢性病,用藥品項多較爲複雜,往後將視牙科診所辦理情形再行評估,目前沒有時間表。

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江錫仁表示,此次牙醫處方箋改爲成分名標示,將先從牙醫診所開始,原因是牙醫診所收治病人爲拔牙、牙周炎或口腔潰瘍,使用藥品爲消炎、止痛、口內膏等;但與健保署協商時,許多在醫院服務的牙醫師表達,各層級醫院的牙科部分科細、藥品品項多,要配合政策有困難度。

江錫仁說,牙醫師在醫院所收治的病人,可能有慢性病等系統性疾病,或口腔癌手術等,用藥複雜,醫院牙醫師尚無法配合;十月開始,牙醫診所牙醫師開立藥品時,爲顧及病人病情及治療療效,開藥權仍應在牙醫師手上,如果開立的藥品,社區藥局沒有貨,需要更換其他藥品時,藥師須告知牙醫師,牙醫師同意下,才能更換藥品。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普拿疼爲國人熟知的鎮痛解熱藥物,主成份爲乙醯氨酚,但普拿疼缺藥時,藥師無法調劑,建議處方箋藥物應以成份名開立,如普拿疼缺藥時,藥師可以改調劑其他主成份爲乙醯氨酚的藥品,讓民衆可以在第一時間用藥。

黃金舜指出,以美國每年開立64億張處方箋,並以成分名列出,藥品選擇多爲學名藥、生物相似藥,以2021年爲例,共省下藥費達美金3730億元,目前健保總額藥品費用已達2448億元,期待新制也可以節省藥費。

龐一鳴指出,牙科診所目前所使用的藥品已多爲學名藥,能否節省藥費還需觀察,這項政策重點不是節省藥費,而是希望改變大家用藥的習慣,關注於藥品成分,醫師、藥師、民衆三方如何學習及磨合,這纔是真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