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車不行了?王傳福:我們聰明的消費者,他還是會選擇電動車

前言

2023年8月9日,比亞迪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這家中國車企剛剛生產了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成爲了全球第一家達到這個目標的公司。

在比亞迪的發佈會上,創始人王傳福回顧了公司二十年的造車歷程,幾次都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這其中的辛苦,大概只有比亞迪的員工才能體會,回到二十年前,彼時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還處在一片混沌之中,大多數人對這個新興事物都抱着觀望的態度,更不用說看好比亞迪這個“門外漢”了。

儘管壓力很大,比亞迪還是堅定地選擇了這條路,哪怕走的人不多,如今,比亞迪用實力證明了一切:新能源汽車這條路,走得通!

中國汽車,行!

比亞迪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這背後是王傳福和他的團隊一直堅持技術創新和自主研發,同時他們對市場趨勢的把握也很精準。

從電池大王到汽車新貴

1966年,王傳福出生在安徽無爲縣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13歲那年,爸爸生病去世了,家裡的一切就靠媽媽和哥哥撐着了。

爲了減輕家裡的負擔,懂事的王傳福選擇住校,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了學習,然而,命運似乎總愛開玩笑。

兩年後,媽媽也去世了,接連的打擊讓這個少年變得更加沉默了,王傳福雖然經歷了不少波折,但一直沒有放棄對知識的追求。

1983年,他考上了中南工業大學,現在叫中南大學,學的是冶金物理化學專業,大學時候,王傳福特別用功,學習很好。

1987年,他考上了中國科學院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的研究生,跟着知名專家李國勳教授學習,開始接觸電池研究。

上世紀90年代初,大哥大開始在中國流行,價格昂貴卻依然供不應求,王傳福敏銳地察覺到,便攜通訊設備的普及肯定會讓電池市場需求大增。

1993年,王傳福所在的研究所和一家公司在深圳一起創辦了比格電池有限公司,他被任命爲總經理。

然而,空有抱負的他卻處處受到掣肘,很多想法都無法付諸實踐,那時,中國改革開放的風潮正盛,很多人都開始下海經商,成了一股熱潮。

王傳福決定辭掉穩定的工作,下海經商,創業初期,資金成了最大的難題,王傳福爲了籌錢,到處求助,但經常碰釘子,沒辦法,他只好找表哥呂向良幫忙。

呂向良在金融圈混了很多年,知道創業有多不容易,所以一開始不太贊同王傳福去“冒險”。

最終,王傳福的堅持和對市場前景的精準分析打動了呂向良,他決定借給王傳福250萬元作爲啓動資金。

1995年,比亞迪在深圳創立,當時團隊只有20多人,爲了節省開支,王傳福帶着團隊成員吃住在工廠,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功夫不負有心人,憑藉着對電池技術的深入研究和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比亞迪的鎳鎘電池很快打開了市場,並迅速佔領了當時全球近四成的市場份額,王傳福也因此獲得了“電池大王”的稱號。

捍衛民族品牌

比亞迪的快速崛起,打破了日本企業在電池領域的壟斷地位,也引來了競爭對手的“圍剿”。

2002年,日本電池巨頭三洋公司以侵犯專利權爲由,在美國對剛剛上市的比亞迪發起訴訟,企圖將比亞迪扼殺在搖籃裡。

面對大公司的壓力,王傳福沒有退縮,而是果斷反擊,還花了大價錢請了專業律師來幫忙,經過長達一年多的調查取證和法庭辯論,最終,三洋公司敗訴,不得不與比亞迪達成和解。

這場勝利,不僅維護了比亞迪的合法權益,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企業的實力和決心,然而,挑戰並沒有結束。

隨後,索尼公司也加入了“戰局”,在日本本土對比亞迪提起訴訟,這一次,王傳福依然選擇了正面迎戰。

他深知,這場官司的勝負,關係的不僅僅是比亞迪的利益,更關乎中國企業的尊嚴,經過兩年的漫長訴訟,比亞迪最終憑藉着雄厚的技術實力和充足的證據,贏得了這場官司的勝利,索尼公司被迫撤訴。

接連戰勝兩大巨頭,比亞迪在業內聲名大噪,也爲其進軍汽車行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信心。

從“模仿”到“創新”

2003年,王傳福做了一個讓大家意想不到的決定:買下秦川汽車,開始涉足汽車製造,在外界看來,比亞迪此舉無異於“蛇吞象”,畢竟造汽車和造電池完全是兩碼事。

面對質疑,王傳福堅定地表示:汽車的核心技術部件,我們都有,我們有信心造出中國人自己的好車!然而,造車之路並非坦途。

爲了快速打開市場,比亞迪最初選擇了模仿的策略,以豐田等知名汽車品牌爲對標對象,推出了多款外形相似的車型。

這種做法雖然在短期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引發了不少爭議,比亞迪甚至被扣上了“山寨王”的帽子。

面對質疑,王傳福並沒有迴避,他坦言:“比亞迪是在學習,但我們更注重創新,我們的目標是創建自己的品牌,而不是模仿別人。

事實證明,王傳福並沒有食言,隨着比亞迪在汽車研發領域的不斷投入和積累,其自主研發能力不斷提升,推出了多款原創車型,逐漸擺脫了“模仿”的標籤。

2008年,比亞迪推出了F3DM,這是全球首款量產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從此邁進新能源汽車市場。

這款新車的推出,顯示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進步又往前邁了一步。

厚積薄發

王傳福一直認爲,企業要想發展,關鍵在於不斷創新,他堅持每年把銷售收入的10%以上用於研發,即使公司遇到困難時也從不例外。

2019年,比亞迪的淨利潤只有16億,但研發投入卻達到了84億,是淨利潤的5倍還多,在王傳福的帶領下,比亞迪掌握了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並率先在行業內實現了垂直整合,形成了從原材料採購到整車製造的完整產業鏈。

比亞迪的堅持和努力,也獲得了“股神”巴菲特的青睞,2008年,巴菲特點頭同意,他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花了2.3億美元,買了比亞迪10%的股份。

巴菲特的投資,不僅爲比亞迪提供了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是,爲比亞迪的品牌背書,提升了其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此後,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步伐越邁越快,2015年,比亞迪推出了“王朝系列”車型,以中國古代王朝命名,彰顯了其打造民族品牌的決心。

2020年,比亞迪發佈了全新的“刀片電池”,在安全性、續航里程和成本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進一步鞏固了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先地位。

比亞迪從一家電池公司成長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頭羊,這並不是意外,這背後,是王傳福和他的團隊對技術創新的執着追求,對市場趨勢的精準把握,以及對民族品牌的堅定信念。

進入21世紀,全球汽車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大變革,電動車、智能車和聯網車成了大勢所趨。

中國政府真的很看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推出了不少支持政策,給國內車企帶來了很大的機會。

比亞迪憑藉着多年來的技術積累和市場先發優勢,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領跑,2022年,比亞迪賣出了超過186萬輛新能源汽車,比2021年翻了一倍多,市場佔有率達到了27%,牢牢坐穩了全球新能源車銷售冠軍的位置。

然而,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迅速,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特斯拉、大衆、豐田這些大公司都在加速電動化的步伐,給中國車企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此外,新能源汽車技術迭代速度快,電池技術、智能駕駛技術等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比亞迪需要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保持技術領先優勢,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比亞迪明白,單靠性價比優勢,品牌很難再往上走,因此,比亞迪近年來不斷加強品牌建設,推出高端品牌“騰勢”和“仰望”,並加大在設計、營銷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品牌溢價能力,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從中國走向世界

2023年,比亞迪提出了“油電平價”的目標,並率先在行業內打響了價格戰,多款車型售價下探至10萬元以內,進一步加速了新能源汽車的普及。

3月,比亞迪的汽車銷量再次突破,單月賣出了超過20萬輛,其中新能源車佔了90%多,增長勢頭很猛。

然而,比亞迪並未滿足於現狀,王傳福說,比亞迪計劃在2025年達到年銷售500萬輛的目標,並且要成爲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生產商。

爲了實現這一目標,比亞迪制定了“7+4”戰略,即在乘用車領域,全面覆蓋七大主流市場,包括轎車、SUV、MPV、跑車等;在商用車領域,進軍四大主要市場,包括城市公交、公路客運、城市物流和建築物流。

此外,比亞迪還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其新能源汽車產品已出口至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在歐洲、東南亞等地建立了生產基地。

比亞迪的全球化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但王傳福對此充滿信心,他覺得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在全球站穩腳跟,比亞迪有信心在未來的競爭中勝出。

結語

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要加大研發力度,突破關鍵技術難題,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同時,還需要注重品牌建設,提高品牌價值,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比亞迪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頭羊,它的成長曆程和經驗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很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