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校(解碼·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北京市朝陽區堅持開放辦教育提升教育普惠性——
讓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校(解碼·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本報記者 王昊男 本報通訊員 崔 楊
《人民日報》(
2025年01月13日
第 14 版)
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市朝陽區兩會上,有這樣一個特殊的“觀摩團”:7名中學生、2名大學生、5名老師。“在現場,我們看到的不再是停留在書本中的政治知識,而是摸得着的國計民生、有溫度的柴米油鹽。”“觀摩團”成員、北京市第八十中學學生張騫予說。
從校園“小課堂”,到社會“大課堂”,近年來,朝陽區堅持開放辦教育,充分調動各方資源,持續提升區域教育水平。截至目前,朝陽區組建21箇中小學教育集團,持續推動特色辦學,推動優質教育資源覆蓋全區。
思政課,開門辦
冬日裡,以時尚著稱的三里屯,在琅琅讀書聲中迎來了新的一天。緊鄰這片潮流街區的,就是擁有近70年曆史的朝陽區實驗小學。
“幫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才能爲他們的未來奠定堅實基礎。”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校長陳立華說,“在做好校內教育的同時,我們打破學科壁壘,帶孩子走出校園,融入社會這個大課堂。”
不久前,一羣小觀衆來到中國航天員中心。在中國首位“太空教師”王亞平的帶領下,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實景思政課。“不僅學到了天文知識,也感受到航天員們無私奉獻、勇於攀登的精神。”朝陽區實驗小學一年級3班學生黃裕淋說,“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爲國家作貢獻。”
“如何進一步優化亮馬河的環境?”“我的建議是保護恢復本地植物羣落。”亮馬河畔,清華附中朝陽學校模擬政協社團的同學們通過實地參觀,在老師的引導下爲城市建設出謀劃策。社團成員向陽說:“我們的建議真的被採納了,能爲城市發展出份力,大家都感覺特別自豪。”現在,像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這樣的“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在朝陽區已有10個。
思政課,開門辦,朝陽區正在探索一條特色之路。“我們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學術組織等單位開展深度戰略合作,形成全社會共同支持教育發展的強大合力。”朝陽區委教育工委書記董健介紹,近年來,朝陽區先後成立了教育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和科學、藝術兩個特色教育聯盟,“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內容融入其中”。
思政課“活起來”,學生“動起來”。走出校園,用學生喜歡的方式、聽得懂的語言,將高大上的理論講得接地氣,將有深度的知識講得有溫度。“當思政課走出教室,課程變得不再枯燥,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認識和了解了社會。”朝陽區委書記文獻說。
好學校,門口建
朝陽區,有城亦有鄉。2024年,朝陽區完成7.6萬人口整建制“農轉非”,目前常住人口344.6萬。在這樣一個大區,如何均衡教育資源,考驗着智慧,也體現着擔當。
“誰不知道家門口上學方便,可是學校口碑不是很好,怕耽誤孩子。”爲了讓孩子上好學,王四營地區的家長田鳳程沒少犯愁,“也想過送私立學校,但學費負擔確實有些難以承受。”
沒想到變化如此之快。2024年秋季學期,北京市十一學校朝陽實驗學校小學部正式招生。“就在家門口,孩子10分鐘就能到校。”田鳳程說。
嶄新的操場,完全開放的公共學習空間,教室變身學習工作室……“我們用先進的教育理念辦學,把好學校辦在百姓家門口。”北京市十一學校朝陽實驗學校校長劉可欽介紹,學校小學部規劃辦學規模爲72個班,提供2880個學位,“初中部正在建設,可提供1920個學位。”
敞開大門,將優質教育資源“請進來”:與北京化工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服裝學院、中華女子學院5所大學聯合建設北京中學科技分校;與北京市十一學校共建北京全市首個科學高中——北京科學高中……
練好“內功”,集團化辦學以“強”帶“弱”。作爲朝陽區百年老校,北京市陳經綸中學自2011年開始集團化辦學。陳經綸中學教育集團校長劉雪梅介紹,目前,集團已形成了縱向溝通、橫向聯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集團化辦學模式,“我們現在是‘1校35址’,分佈在朝陽區各個區域”。
如此大的規模,教學質量如何保證?“每個月集團校都會安排聽評課活動,名師導師團推門聽課,還專門設立了骨幹教師工作室。”北京市陳經綸中學教師遊英喬說,爲了提高教學水平,自己拜了語文名師馮淑娟爲師,“如今,我也開始帶‘徒弟’了”。
據瞭解,像這樣的骨幹教師工作室,陳經綸中學教育集團共有77個。“集團內幹部、教師之間會進行爲期一到兩年的互換交流,完成帶教,參與教研,最大限度實現優質師資資源共享。”劉雪梅說。
堅持外“引”內“擴”,讓家門口的學校越來越好。截至目前,朝陽區共組建了21箇中小學教育集團,以及28所北京市中小學科技教育示範學校、41個市級高水平藝術科技社團、85個區級學生優質科技社團,優質教育資源覆蓋全區。
好教師,助成長
“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和參照系。”走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學的校園裡,校長任煒東跟路過的學生打招呼,“我們的心願是與同學們一起構建一個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教育生態,讓學習成爲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
推動教育改革創新,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關鍵在教師。在逐年擴大辦學規模、做強硬件設施的基礎上,朝陽區聚焦“名師、名長、名校”,大力培養教育家型校長、專家型教師,做強做大優質教師隊伍。
學高爲師,德高爲範。每年的新教師入職培訓,師德修養都是北京市第八十中學的第一課。任煒東說,學校秉承“一人一天地,一木一自然”的辦學理念,不僅針對學生也針對老師,“要想孩子學得好,首先要讓每一名老師都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
“辦成什麼樣的學校不是目的,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是根本。”在北京中學,這裡的老師既有來自國內的博士、博士後,也有操着流利中文的外籍教師。在校長夏青峰看來,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路應該是“和而不同,樂在其中”。
“我們不斷爲教師搭建與外界交流的平臺,鼓勵並支持教師跨校交流、跨界交流、跨國交流。”夏青峰說,“當教師視野寬了,格局大了,底蘊厚了,教育才能真正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自2004年開始,朝陽區啓動“雙名工程”。20多年來,朝陽區設立了20多個高端人才培養品牌項目,對近百名校長、教師、班主任等實施教育家型校長培育、專家型教師培養、班主任領軍人才塑造。
截至目前,朝陽區有市級特級校長29名,特級教師285名,正高級教師218名,市級以上骨幹教師507名,各級各類骨幹人才佔全區專任教師的58.1%,高端人才增量與總量在北京市名列前茅。
文獻表示,朝陽區是開放活力大區,爲開放辦學提供了優越的社會環境,爲孩子們拓寬視野、增長見識、接觸社會提供了寬廣的舞臺。同時,朝陽區經過多年努力和持續深化改革,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和便捷性顯著提升。“我們的目標是,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家門口上好學校。”文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