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工智能+教育”走進中小學課堂 培養青少年科學素養與能力

時下,人工智能成爲最熱詞彙,AI技術已經深入融合在各行各業中。日前,教育部印發通知,探索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實施途徑、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在政協蘭州市十五屆四次會議上,部分民主黨派和政協委員聚焦人工智能和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及中小學科學素養的培養與提升,帶來多份提案。

政協委員姚才聚建議:

鼓勵校企合作 共同建設人工智能實驗室等

“青少年作爲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其人工智能素養的培養對於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政協委員姚才聚帶來了《關於推動我市青少年人工智能基礎教育發展的提案》。姚才聚關注到:目前蘭州市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中存在着尚未出臺專項的規劃指導文件,優質師資、教材等教育資源相對缺乏,青少年的求知慾和好奇心難以充分滿足等問題。

姚才聚建議,出臺相關政策文件,鼓勵和支持學校、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的推廣和實施;從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開發適合青少年特點的教材等方面提升人工智能教學資源質量;鼓勵校企合作,共同建設人工智能實驗室、創新中心等實踐基地,爲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實踐的機會。同時推廣項目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新型教育模式,利用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爲青少年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學習途徑。

農工黨蘭州市委員會建議:

杜絕學校課表“雙標”化

隨着數智時代的到來,科學素養已經成爲小學生必備的一項能力。針對當前小學生科學素養培養重視度不夠,缺乏系統性培養體系、實踐機會,實驗室器材陳舊缺乏管理以及教育評價標準功利化、應試化傾向等問題,農工黨蘭州市委員會在《關於進一步加強小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提案》中提出建議:從源頭上加強本科及以上層次高素質專業化小學科學教師供給,提高科學教育水平,配齊配足科學教師,保證科學課程落實在教學中。杜絕學校課表“雙標”化,課表上有科學課,實際上不上科學課的現象,要明確各學段的教育功能和課程目標要求。

“培養科學素養的關鍵在於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離不開對於實驗室的建設和學生們親自動手做實驗的體驗。”農工黨蘭州市委員會建議,學校加強實驗教學,學生分組實驗開出率須達到85%以上。及時修訂儀器教育裝備標準,建設切合當前實際、數量充足的、配置達到1類標準的科學實驗室。辦學規模達到12個班的小學至少配置1個實驗室,辦學規模爲18個班的至少配置2個實驗室,依次類推。

對於科學素養的重視離不開教學評價體系的革新,爲此,農工黨蘭州市委員會建議,建立紙筆測驗與實踐考覈相結合的學科評價體系,杜絕以一張試卷來評價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做法。同時,盤活科技教育資源,由工信部門牽頭,動員和組織科技專家、教育工作者和科普志願者積極參與科技教育進校園活動,聘用具有科技特長的專業人員、高校專家等擔任學校科技教師或科技導師。鼓勵區域內各類科技場館、科研所和高校、企業與學校積極合作,爲開展青少年科技學習和實踐活動提供場地支持和其他活動支持。

政協委員張茂君建議:

在教學中加強探究類、體驗類課程設計

政協委員張茂君也關注這一話題,帶來了《關於做好青少年科學教育的提案》。張茂君建議,在“雙減”中爲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提供保障,充分發揮中小學校科學教育主陣地作用,加大對實驗室等科學教育資源投入力度,爲學生走出校園開展科學教育實踐提供經費保障。在教學中,加強探究類、體驗類課程設計,在條件允許的學校探索設置科學實驗員崗位,提高科學實驗的落實率,逐漸消除“講實驗”“背實驗”的現象。組織高水平教學團隊在科學教育實驗區、實驗校開展高水平科學課程的研發和推廣,強化科學思維的培養。選優配強科學專職教師,提升鄉村學校科學教師專業素養,滿足教育教學需求。

在社會層面,充分調動各方資源力量,釋放科學教育社會大課堂活力。大力推動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中小學開放實驗室等科技資源,開設夏冬令營,通過聯合教研、聯合培養,科教融合培養科學教師。強化學校與科技館的館校結合機制建設,鼓勵科技館開發面向中小學生的科學課程,開發學生深度參與的科學活動。加強科學教育資源數字化建設,推動數字教材等資源共享共通。規範發展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滿足學校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任澤昕

責任編輯:鍾磊

來源: 蘭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