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今上路 衝擊臺灣傳產業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今日生效,將對國內機械、車輛、石化、紡織、食品加工等產業造成衝擊。(張鎧乙攝)
由中國主導,亞太15個國家共同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在1月1日正式生效,但臺灣卻被排除在外,對產業造成不利影響。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指出,臺灣無法加入RCEP,對傳產衝擊要大於電子產業,特別要注意對機械、車輛、石化、紡織、食品加工等產業的影響。
RCEP是由東協10國發起,加上中國、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等與東協有自由貿易協定的5國,共計15個國家所構成的高級自由貿易協定。RCEP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
關稅劣勢將影響出口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與RCEP成員國貿易額佔中國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左右。中日兩國更是首次達成自貿安排,雙方在機械裝備、電子資訊、化工、輕工紡織等多個領域相互大幅降低關稅,特別是2022年中國對日本出口57%的稅號產品將立即實現零關稅。
劉大年指出,我國資通訊產品因《資訊科技協定》而享有出口零關稅,這部分大概佔出口的四分之三,比較不受RCEP影響,但是佔出口到RCEP國家約四分之一的傳統產業商品,卻會受到關稅的影響,雖然其中又有一部分因納入《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收清單之中,由於大陸內需市場,吸納了不少出口,可以減輕部份衝擊。但長期而言,早收清單並不全面,關稅劣勢總會顯現,從過去歷史來看,這些產業佔出口比例已經因關稅因素下滑。
供應鏈重組投資轉向
全國工業總會指出,在RCEP形成後,東亞地區的供應鏈合作將更爲緊密,例如汽車業上游零件供應商來自東北亞,並連結到東協、南亞等地的產業合作伙伴共同生產。因此,我國無法參加區域整合的影響除關稅外,更包括對外貿易模式的改變及供應鏈重組之影響,尤其可能帶來投資轉向。政府必須持續爭取參加重要的區域經濟協定,同時應重新研擬因應對策。
劉大年指出,東協10國原本就簽有自由貿易協定(FTA),RCEP只是再多加一點東西進去,RCEP生效比較大的意義是成功串聯中國大陸和日本、日本和韓國這兩組過去難以簽訂雙邊FTA的國家,生效後必然帶動區域內貿易,石化、機械、紡織等傳產業如何避免市佔率繼續下滑,是大家要面對的嚴肅問題。
工總建議闢電商市場
由於新冠疫情加速數位經濟時代的來臨,工總建議,政府可以協助企業與第三國電商合作開拓RCEP市場,如與日本、新加坡、美國、歐盟、印度、以色列等電商強國進行合作,拓展RCEP國家電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