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罕見發文,痛批官場六大怪象
本文來源:人民日報
近日,許多幹部來信來電反映,當前政治生態亟待治理,尤其需要關注“官場逆淘汰”現象,即:
“官場逆淘汰”不僅驅逐了部分清正廉潔的幹部,而且正迫使越來越多的幹部走向違法亂紀的歪路,危害甚重。在一個健康的政治生態中,劣幣不會大規模驅逐良幣。
然而,如果人們發現,很多官員不僅沒有因爲腐敗受到懲處,反而邊腐邊升,那麼依靠貪腐獲得金錢,再以金錢開路去跑官、買官、要官的風氣就會越來越重。
近日,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相關專題調查結果顯示,53.5%的受訪者認爲當前官場逆淘汰現象普遍存在,許多幹部對此深惡痛絕。
政治生態受到污染,官員個人難以獨善其身,這種風氣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門的盛行有着深刻複雜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很多明規則被潛規則取代。
當下,各種規章制度相對以往有點兒改進,這些“明規則”本應發揮淨化政治生態的功能,以及對污染政治生態的行爲進行糾偏。然而,在現實中潛規則的盛行總能使明規則形同虛設。下面,我們對官場逆淘汰六大怪象進行了梳理。
01 清廉的不如腐敗的
清廉的被淘汰了,腐敗的反而步步高昇。很多腐敗官員,依靠貪腐獲得大量灰色收入,並用於跑官、買官、要官,他們在升遷過程中,以金錢開路,用物質利益打通關係,這種人能得到提拔。而爲官清廉的領導幹部,由於囊中羞澀,沒錢打點關係,往往遭到了冷落。
根據中紀委官網公開的信息,中央巡視組發現山東、廣東、河南等省份都存在程度不等的跑官賣官現象。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對於清廉的領導幹部是一種極大的不公平,而且極大地惡化了官場政治生態。
庸官昏官貪官平步青雲、受到重用,德才兼備的官員卻只能坐冷板凳,這種“逆淘汰”必然會導致優秀人才沒有施展空間,如果不能遏制這種現象,必然導致官員整體素質的下降。
02 親民的不如霸道的
爲民、親民、愛民是爲官者理應樹立的政德,然而在基層,這樣的官員往往被貼上“沒魄力”、“沒能力”、“軟弱”、“搞不定事情”等標籤。一些霸道蠻橫、甚至無視百姓利益的官員,卻被上級視爲能人,得到提拔。
基層幹部本應耐心傾聽羣衆訴求,然而做不同利益羣體的調和者,必然耗時費力。在目前各地“大幹快上、只爭朝夕”的氛圍下,耐心做羣衆工作的領導幹部往往顯得“不合時宜”,通過各種手段“擺平”“搞定”,卻能贏得有魄力能幹事的好名聲。
許多官員認爲,得罪了百姓,百姓無可奈何;得罪了上級,上級隨時可以摘掉烏紗帽。因此很多官員想辦法擺平羣衆,迎合上級。
民間諺語稱“爲百姓着想的永遠留在了百姓中間,善於擺平百姓的卻步步高昇”。這樣的逆淘汰,使得基層幹羣不是魚水關係,而是“油水關係”。
03 幹事的不如會說的
有責任、有擔當、想幹事的困難重重;豪言壯語多、實際行動少的投機幹部卻升遷有道。當下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亟需勇於改革、大膽創新的幹部能夠直面矛盾、正視困難,敢於上陣、靠前指揮,奮發進取、衝破藩籬。
但改革攻堅期的工作錯綜複雜,不僅難度係數較高,而且還有着失敗的風險。很多想幹事的幹部,要說“討人嫌”的話,幹“得罪人”的事,由此會遭受到各種“明槍暗箭”的阻撓,最終“幹不成事”。
於是,一些幹部就選擇了“另類”的發展之道。對於急難險重的任務,他們推脫躲閃、繞道走;但他們卻擅長坐而論道,說空話、假話、套話、大話等。他們往往是說得多、做得少、以說代幹,因爲喊起來容易,幹起來難。
“說”只要動動嗓子、開開大會,就能報紙上有名,電視上有影;而“幹”要到工作一線、生產一線,要甩開膀子、放下身段;“說”還能推卸責任,出頭露臉的事自己幹,出了問題幹事的人擔;“幹”得多的人,容易出現紕漏、出事故,由此出現了很多幹事的人被淘汰出局,會說的人平步青雲的情況。
04 不站隊的不如站對隊的
每當黨委、政府換屆、部門輪崗、幹部調動時,總會出現“誰是誰的人,哪個是哪個圈子的”傳聞,而一旦出現腐敗案件,特別是串案、窩案,有關“官場站隊”的官場傳聞也會得到證實。
比如,很多備受關注腐敗案件,僅從其幾任秘書、多名下屬、多名近遠親屬違法犯罪事實來看,就可以看出在其“隊伍”裡藏着不少的“同道中人”。
緣何官員愛“站隊”,其中的奧妙在於,“隊伍”中的人往往能從中獲得好處。在這樣的“圈子”中,是非不分,難辦的事變得好辦,不能辦的事變得能辦。
只要是“圈中人”,有了問題甚至錯誤,大事可以化小,小事可以化了;沒有成績可以幫你造出成績,小成績可以幫你吹成大成績;由此“圈中人”一榮俱榮、共同升遷;如此必然擠佔了默默無聞、“不站隊”幹部的發展空間。
05 眼睛向下的不如眼睛向上的
眼睛能否向下看,是檢驗幹部是否勤政愛民的一杆標尺。我們黨的事業,需要的正是思想上尊重羣衆、感情上貼近羣衆、工作上造福羣衆的“眼睛向下”的幹部。
但一些幹部,要麼長期不下基層,不接地氣,不通下情,與羣衆越來越疏遠隔離;要麼對羣衆呼聲聽而不聞,對百姓疾苦視而不見;要麼把主觀意願強加到百姓身上,“惠民舉措”、“民心工程”等名不副實,招致怨聲一片……
如此幹部,實屬官場“害羣之馬”,理應儘快清除出幹部隊伍。但是,這些幹部雖不願眼睛向下,卻深諳眼睛向上之道,他們遇到困難“繞道走”,遇到領導“跪着走”,使出渾身解數,諂媚上級、溜鬚拍馬、曲意逢迎。
當下,不乏這樣的“眼睛向上”的幹部得到賞識與重用,而真正幹事、眼睛向下的官員卻被淘汰出局之怪象。
06 實幹的不如做秀的
官員升遷要靠政績,但“政績”與“政績工程”是兩個概念,絕對不能混淆。一些官員實實在在幹事,爲百姓謀福利,但政績卻不容易被看到,缺乏可以炫耀的政治資本。很多官員擅長“花拳繡腿”的功夫,這種所謂的政績“看的見、摸得着”,頗能裝點門面,但卻勞民傷財、對百姓無益。
事實上,廣大百姓是能輕易分辨出哪些政績是實實在在的,哪些形象工程是水分十足的。但由於官員升遷往往是要靠上級提拔,那些“大氣魄、大手筆”的形象工程,往往很具說服力,而事關百姓利益的具體事難以被上級發現,所以往往作秀的升了上去,踏實幹事的卻原地踏步。
這種逆淘汰,不僅惡化了官場風氣,更造成了社會財富的極大浪費,使百姓對政府的完全失去了信任。
打破這種逆淘汰就要從制度和文化兩方面入手。
要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行政監督、民主監督、輿論監督的作用,使得逆淘汰的現象無處遁形,貪官、庸官、昏官被識破,其諂媚之術、浮誇之技喪失用武之地,爲民、務實、清廉的幹部才能脫穎而出。
加大對違規違紀選人用人、“逆淘汰”、“爲官不爲”等行爲的查處等等。這些措施多管齊下,必定有助於剷除產生官場逆淘汰的土壤。
當前,在一些地方和個別部門幹部任用中,存在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
會來事的擠走會幹事的,會鑽營的取代善經營的,才疏學淺的淘汰德才兼備的,這種選人用人上的“逆淘汰”現象,如不加以有效抵制和遏制,會給人民的事業帶來致命的危害。
“逆淘汰”,在幹部選拔使用上表現很多,如在選人範圍上,喜歡看來頭、看背景,在自己視野內和接觸的圈子裡選人;在用人標準上,不是任人唯賢,而是劃圈子,定框框,任人唯親,唯利是圖,誰跟自己走得近就用誰,誰“跑要送”就關照誰;在用人程序上,表面上按規矩辦,實際上把標準搞成某個人的“私人訂製”,把規矩變爲潛規則的“漂白劑”。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在這種環境中,所謂的“伯樂相馬”規則,實則是某些人以好惡選人用人。這就極易出現人身依附,結果只能“劣幣驅逐良幣”。
幹部任用中的“逆淘汰”現象一旦出現,會產生很壞的發酵效應,假若“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又跑又送,提拔重用”成爲常態,又有誰肯再去紮紮實實、任勞任怨、敬業奉獻呢?幹部作風不漂浮纔怪呢。
如果“進了圈子跑步前進,不進圈子原地稍息”成慣例,形成“圈子文化”,又有誰還願汗珠子摔八瓣拼命幹,還不削着腦袋尖往裡鑽?
這自然就會大量出現“不看羣衆滿意不滿意,就看領導注意不注意”“只唯上,不唯實”,頻繁“作秀”討領導喜歡的“鬧劇”,那些真正幹事創業者就被“邊緣化”掉了。投機鑽營者受推崇,兢兢業業者受冷落,豈能不形成吏治上的“破窗效應”?
破解用人上的“逆淘汰”難題,最主要的就是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不留“暗門”,不開“天窗”,讓“隱身人”無處躲藏。要堅持嚴格的倒逼制度,使幹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入羣請加微信號:typt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