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瀕絕臺灣狐蝠 花蓮辦理6場夜觀活動「不打燈」
臺灣狐蝠目前族羣數量推估約200只,常於夜間出沒,花蓮觀察紀錄到有50只。(花蓮縣農業處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臺灣狐蝠被農委會公告爲第1級「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全臺族羣數推估約200只,其中以棲息在花蓮縣最多,縣府透過講座、環境教育與舉辦實地觀察,宣導保育狐蝠。(花蓮縣農業處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全臺僅約200只的臺灣狐蝠,列瀕臨絕種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花蓮觀察記錄約有50只,是臺灣穩定族羣,縣府去年辦理夜間生態導覽,受到好評,今年8月份將辦理6場次夜觀活動,透過不打燈、不干擾,帶領民衆認識黑夜中的珍稀嬌客。
花蓮的臺灣狐蝠覓食與停棲範圍最接近民衆活動區域,特別是北濱公園內有大葉山欖、棱果榕、福木等等,都是臺灣狐蝠取食的果實,因此牠們常會飛越穿梭於運動、散步的民衆之間。北濱國小今年校舍重建,花蓮林管處、縣府及全校師生攜手合作,將狐蝠食源的菲島福木移植到北濱公園,爲狐蝠添糧食。
因北濱公園的臺灣狐蝠不難觀察到,縣府去年首次舉辦夜間生態導覽活動,透過不打燈、不干擾的方法,介紹臺灣狐蝠的食源植物,並實地觀察狐蝠活動的痕跡,讓民衆能更加認識臺灣狐蝠,因受到好評,今年應民衆要求再舉辦。
縣府農業處表示,今年的狐蝠夜間觀察將於8月21日起共舉辦6梯次,包括21、22、23、24、28、29日舉行,晚間6時50分在北濱公園集合出發,民衆可至花蓮縣府農業處臉書報名,每晚名額20人,因爲狐蝠棲地領域和人類活動範圍高度重疊,希望藉由導覽活動,讓民衆瞭解臺灣狐蝠對生態的重要性,一起打造花蓮成爲臺灣狐蝠友善城市。
學者調查,臺灣狐蝠全臺僅約200只,花蓮觀察紀錄棲息約50只,是臺灣唯一的穩定的族羣。臺灣狐蝠在許多研究者眼中與石虎、黑熊、水獺並列「四大神獸」,因臉長得像狐狸得名,大眼金脖爲其主要特徵,展翼可達1公尺,常於夜間出沒,由於臺灣狐蝠與人類生活領域重疊,常面臨食物來源減少及人爲干擾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