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深圳“油畫村”找到新的生存之道

來源:環球時報

《日本經濟新聞》6月12日文章,原題:畫家聚集的“油畫村”反映中國社會的變遷 科技公司聚集的中國深圳,有個畫室和畫廊雲集的“油畫村”。大芬村曾創造了一個時代,向歐美出口梵高、莫奈等藝術家的仿製品。近年來,越來越多畫家通過原創畫作找到(新的)謀生之道,並擴大銷售渠道。

面積不大的大芬村有約1200家以油畫爲主的各類經營門店。隨便走進一間畫室,都會看到有人在作畫。

畫家周永久(音)在這裡已工作生活30多年。周的繪畫生涯與大芬村的發展歷史基本吻合。1991年,17歲的周永久離開老家來到大芬村當繪畫學徒。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加速推進。1994年,周通過所屬工作室首次參加廣交會。他展出了約20幅梵高油畫的仿製品,受到海外買家歡迎,最終收到4500件訂單。由於反響良好, 1996年他自立門戶。

周說訂單量最大的一年是香港迴歸的1997年。2005年前後,大芬村迎來產值巔峰。歐美市場70%的油畫來自中國,而其中80%來自大芬村。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歐美的訂單幾乎消失,很多人無法在大芬村作畫了。周永久工作室的訂單也急劇下降。爲應對變化,他接受了原創繪畫的挑戰,將家鄉的風景和農村老家街道建築作爲主題。

一位來訪的意大利買家看中了周的這些畫作,並訂購了600幅。這給了他信心。如今,周永久的畫作中60%都是原創作品。其他畫家也紛紛採取類似方式。周說:“隨着市場對高質量畫作的需求增加,對原創作品的需求也在增加。”最近,當地一些畫家開始進行直播帶貨,推銷自己的作品。

如今,中國政府致力於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對大芬村的關注也與日俱增。2021年,深圳市認定大芬村爲“十大特色文化街區”。此外,深圳還將大芬村打造成一個產業集羣,讓人們在這裡可以欣賞到各種展覽和特色文化。

藝術品往往被視爲奢侈品,銷售情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球經濟走向。30多年來,這個作爲繪畫作坊而存活至今的村莊,不斷摸索着自己的存在方式。(作者田邊靜,曾茂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