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國手意外半癱粉碎奧運夢 黃楷倫挺過逆境邁向帕運

黃楷倫咬牙復健,樂觀展現笑容安慰親友,轉型身障選手後屢獲佳績。圖/黃楷倫提供

身障國手的生命故事

奧運落幕、帕運接力登場,「兩個世界」運動最高殿堂,糾纏着黃楷倫的人生。從小立志追隨父親登上奧運柔道賽場的他,選拔國手時傷了頸椎癱瘓,摔碎奧運金牌夢。他樂觀面對、積極復健,改練鉛球、鐵餅、標槍,在全障運肢障輪椅組三鐵項目四連霸,還是三項目全國紀錄保持人。

廿七歲黃楷倫的故事勵志動人,聯合報從制度與法律面深入探討,爲受傷選手開啓延續運動生命的機會之窗,讓更多黃楷倫們在運動舞臺上發光發熱。

「小時候穿柔道衣是爲了在榻榻米上玩耍,沒想到國一突然認真練起柔道,還成了青少年國手;可惜一場意外,斷送了奧運夢。」兩屆奧運國手、警察專科學校柔道教官黃建龍,談起兒子黃楷倫遭遇,顯得感傷。

黃建龍曾摘下亞運柔道銅牌,一九八八、一九九六年分別參加奧運角力、柔道比賽,警察大學畢業後回家鄉嘉義市任職,和任教高職、擔任柔道國際裁判的胞兄黃百齡,一起教授柔道。

黃楷倫沒上小學就穿上柔道衣,在柔道場上「混」過了小學階段,升國中暑假隨父親到左營國家運動訓練中心,被國內頂尖柔道選手風采深深吸引,突然決定「我要走柔道這條路」。

他選擇到新北柔道名校明德中學從頭學柔道,國三及高二、高三都獲得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柔道冠軍,還拿下亞洲青少年柔道公開賽金牌,也順利升上國立體育大學,成了柔道界明日之星。他計劃完成大一學業到日本國際武道大學當一年交換生深化柔道技術,卻在赴日前一個月、二○一六年五月廿八日世大運國手選拔賽中,摔出柔道界。

父親含淚 回憶兒比賽倒下

受聘擔任那次選拔賽裁判的黃建龍,當時沒上場執裁而站在場邊觀賽,看着楷倫連續幾個攻擊動作被擋下、與對手一起倒地時並不以爲意,「那是再平常不過的攻防狀態,但楷倫竟沒立即起身,被壓制讀秒也沒反擊脫逃,我知道出事了…」黃建龍談起兒子受傷那一刻,刻意擡起頭來避免眼角淚珠滴下。

「我原打算五十歲提早從警界退休,擔任專屬教練及陪練員,陪兒子一起追逐奧運金牌夢…」今年五十四歲的黃建龍回憶,醫師結束七小時手術後告知楷倫胸部以下癱瘓,他與太太及小兒子躲到車上痛哭,隨即約定「哭一次就好」,未來要當楷倫復健的最強支柱。

當年十九歲的黃楷倫在病牀上醒來時,除了頭部,只有手指有輕微知覺,他咬牙進行復健,還樂觀展現笑容安慰親友「我沒事、我很好」。他積極復健,轉型成了身障運動員,二○一八年拿下全國身障運動會肢障輪椅組三鐵冠軍後連霸迄今,下個目標瞄準帕運。

「帕運只有鉛球及標槍比賽,我胸部以下沒知覺,腰部無法用力,單靠手臂力量要在標槍取得佳績並不容易,但鉛球還有希望。」黃楷倫說,帕運鉛球參賽門檻是六米,他目前成績五米六,會加努力讓自己站上帕運頒獎臺。

運動員受傷是家常便飯,雖有小傷後「滿血復活」再創佳績例子,但更多人受傷後被迫離開賽場、提早退役,能像黃楷倫一樣「跨領域轉換賽場」的例子並不多見;今年帕運桌球選手程銘志因車禍截肢、跆拳道蕭翔文車禍致右手臂神經叢損傷,都是從一般選手轉爲同項目身障選手。

爲國爭光 卻要自籌訓練費

黃楷倫表示,臺灣有很好的身障選手,但缺乏長期培訓也缺少專業教練,尤其身障選手被體育署歸類在負責推廣休閒運動的「全民運動組」,福利、待遇、訓練規畫與列屬「競技運動組」的一般選手有天壤之別,「同樣爲國爭光,身障國手要自行負擔訓練費還要擔心自己生計,誰有勇氣全心全力投入?」這恐怕也是帕運成績逐年下滑的原因之一。

根據體育署統計,臺灣在二○○四年派出廿五名男女選手參加雅典帕運,獲得二金、二銀、二銅,國際排名四十四;二○二一年東京帕運只派出四男六女,以一面銅牌坐收,國際排名跌至七十八。即將登場的巴黎帕運,中華隊派出十一人蔘加桌球、羽球及射箭、跆拳、田徑,多位好手被寄予奪牌厚望。

體育署表示,二○二○年實施身障運動潛力新秀培育計劃,相關費用持續調整比照亞奧運選手,也投入各界資源輔助,二○二二年亞帕運拿下四金四銀十二銅、總名次排名十三,可見已具初步成效;今年帕運重點運動種類選手三月就進駐左訓。

適當培訓 身障選手空間大

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助理教授潘正宸表示,國際上許多國家都極力爭取奧運、帕運成績,幾乎已達軍備競賽程度,臺灣雖嗅到世界趨勢開始努力,但政策整合、人才選拔、資金及器材場地建設近年才投入資源,需要時間堆疊才能發揮成效;當然,教練自身訓練能力及其與身障選手間信賴程度,也攸關成績優劣。

「身障選手的路可走得更長、更廣。」潘正宸說,一般運動員常專注單一項目直到退役,身障選手則有更多可能性,可參考自身年齡及身體素質強項,隨年齡轉換不同運動項目,只要有合適教練培訓,身障選手發展空間非常廣闊。

黃楷倫受傷後無法排汗,只能在晚上訓練推 鉛球等技術。記者黃義書/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