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好大學不等於好工作,我們還會那麼在意孩子的學歷嗎?

文 | 圖圖媽

來源丨微信公衆號“三個媽媽六個娃”

ID:pkumum

前段時間,高考成績放榜,我發現距離自己填報志願,已經過去了22年。而現在的孩子,在擇校、填報志願時所要考慮的事情,已經和我們那時候,完全不同了。

有一天我“突發奇想”,決定找個天氣好的週末,在人大門口,做一次街採。

想隨機選幾位大學生聊聊,和我們那會兒相比,他們都是怎麼填志願,選學校,選專業的?

結果特別幸運,我一共問了4個同學,有3個人都願意接受我的採訪。

第一位,是一個來自山東青島,特別陽光的大男孩。這次來北京,是父母陪他一起,參加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小語種考試。

聽他說打算報社科或語言類的專業後,我問他會考慮就業方向嗎?

男孩已經想的很清楚,他說:

“文科專業其實並不會和未來就業有強關聯,所以我更看重大學和所在城市。”

“大學四年積累越多知識,培養社交技能,對就業越有幫助。”

“人生難得有幾個大學這樣的平臺,可以去專心學習,還是求學爲先。”

第二位,是個川妹子,在人大讀大二。她學的專業,是一直被張雪峰吐槽的哲學,很難得的是,這麼冷門的專業,是她和家人一起挑的志願。

我接着想到了一個特別扎心的問題,問她考慮過就業嗎?女孩非常淡定,說她過兩年再去思考就業的問題。

“不管選擇什麼樣的專業,就業時候都要創造一些相關的經歷,纔是最重要的。”

“不用特別去想以後的問題,好好享受當下就行。”

第三位,是個非常優秀的東北小夥,現在在英國倫敦政經讀研究生,本科在中央財經大學,讀大數據專業。

他說,當時選了大家都看好的大數據專業,卻不是自己感興趣的。大學四年,發現自己更喜歡經管有關的內容,就在讀研的時候及時調整了自己的方向。

所以他給到的經驗是,“不要盲目地去選專業,自己喜歡最重要。”

這次採訪結束後,我的心情真的特別好。

在我看來,現在的年輕人普遍都很理智,同時也很會享受當下。

他們想的很清楚,知道當下就業嚴峻,也知道城市、學校對於未來就業很重要,會更理智的去看待自己的興趣和職業發展的關係,既不願意擰着來,也不會爲了所謂的熱門,就隨便報一個專業。

更重要的,他們已經看清了“好學歷不再等於好工作”,也會有規劃的,爲自己的未來就業做一些相關的準備。

完整的採訪視頻也給大家放在這裡,歡迎大家點贊留言。

好學歷和好工作之間

差的是這些能力

最近這兩年,我看過很多高學歷人才就業難的新聞,頻頻登上熱搜。

比如前幾天這條,根據某招聘行業整理的數據顯示,2024年,普通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低至43.9%,應屆研究生就業率僅爲33%。

留學生花費百萬留學,回國後工資只有幾千元,早已經不是什麼新聞。

而這些現象的出現,有淺層原因,也有背 後深層的原因。

1、學歷貶值

對我們這代人來說,很長一段時間裡,努力考出學歷、證書都是一件很有競爭力的事。

而最近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涌入市場。

知識過剩的時代,高學歷人才供過於求,學歷貶值是必然。

而關於就業率,我看過一組教育信息統計機構-麥可思發佈的數據,近5年的本科生就業率,已經從70% 滑落到2023年的57.6%。

“好學歷不等於好工作”,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實。

2、知識和社會需求不匹配

上了好大學,只能比較高效地證明,一個孩子是有學習能力的。

一個人一旦進入工作場景,是需要去解決實際問題,要真的爲公司提高效益和幫助。這個時候,更需要他們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的能力,與人打交道的能力,甚至遵守規則的能力。

據我觀察,我們的教育,仍然習慣在18歲之後才教給孩子人情世故、生活技能;18歲之前,注意力全部放在學習上。

這些重要能力,想要通過大學4年時間來補齊,可能不那麼容易,有的甚至需要幾年、十幾年的時間,經歷各種大事小事,才能反覆錘鍊出來。

我們或許應該從小開始,一點一點來培養孩子的這些能力,在他們走向社會之前,儘量補齊學歷和工作之間的能力差。

這3種能力

纔是好學歷的放大器

大學畢業到現在,我在世界500強企業工作過,也和創業公司一起並肩過。後來我選擇創業,搭建了屬於自己的團隊。

如果你問我,企業更看重求職者的哪種能力?我想可能就是下面三種。而我們培養孩子,也可以從這幾方面多下功夫。

1、持續學習的能力

18歲不該是人生唯一的高光時刻,人生的最終目標,也不該是考一個好的大學。

哪怕一個孩子現在學的專業再熱門,真的落地到具體的工作和生活場景裡,也未必馬上知道怎麼把知識轉化成能力。

比如學的是新聞編導,卻未必知道自媒體怎麼做。所以一個人進入職場,要有空杯心態,能在實踐中學習。

時代不斷變換,知識和科技不斷在進步,一個人只有具備持續學習的能力,才能跟得上社會發展的腳步。

2、判斷能力

我們常常忽視孩子的判斷能力,要求他們“乖”“聽話”,卻沒意識到,他們時常要面臨很多自己做判斷的情況。

比如,

人生當中讀什麼專業、去哪個城市上學、選什麼行業,誰值得成爲人生伴侶;

工作上判斷一件事的優先級,判斷一個關鍵問題該如何解決;

上學時哪些內容是需要自己複習的重點;朋友的言行該如何做是非判斷等等。

一個人有敏銳的判斷力,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本身就是一種核心競爭力。畢竟,能選擇走一條正確的路,就已經超過90%的人了。

而我們想要培養孩子的判斷能力,完全可以從生活的小事入手。

1、判斷能力需要非常強大的知識儲備,認知能力。我們應該注重於孩子對整個世界的綜合體驗和認知,而不是隻單純關注他們的學習和考試;

2、適當放手,千萬不要什麼都管。允許孩子對人對事有自己的決策判斷,哪怕偶爾損失一些時間、零花錢這樣的成本,反倒能幫助他們更快建立一套自己的判斷標準。

3、解決問題能力

採訪《我的二本學生》的作者黃燈老師時,她和我聊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她的一個學生,拿到錄取通知書以後,第二天他媽媽就叫他下田去插秧。周圍鄰居都有點兒替這個孩子打抱不平,說“考上了大學就不用插秧了”,他媽媽立刻反駁說,“他考上了大學他也要吃飯。”

黃燈老師問她,爲什麼對兒子有這樣的要求?這位很有智慧的媽媽說,她觀察到同村的一個女孩,考上大學後就不再幫家裡幹活。哪怕父母在田裡忙到下午兩點,她也沒有在家做飯。畢業之後,全國各地到處跑,都沒有找到好工作。

其實培養孩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不是說上來就解決多麼複雜龐大的難題,而是完全可以從小事中入手。

哪怕是做飯,整理房間,幫助父母勞作這樣的小事,也能讓孩子逐漸學會遇到問題,如何判斷,如何思考,如何解決的能力。通過一點點積累,逐漸內化成自己的能力。

對於普通家庭來講,我們讓孩子上好大學,還是找到好工作,最終目的都是指向一個好的生存狀態。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名校學歷,擁有這三種實用的人生技能,也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如果一個孩子能補齊學歷和工作之間的差距,也一定能帶着他的好學歷,衝向好工作。

給大家推薦過很多次的全科輔導神器天天練,終於又推出了打卡0元學活動,下週三(7月10號)是0元學活動最後一天,想趁暑假給孩子用天天練的媽媽們,一定不要錯過這次機會。

它是適合所有孩子,所有學段的“私人家教”APP。小學、初中全學科都有,平時做課後複習、暑假做預習以及查缺補漏都可以用。

而且天天練是3分鐘就能給孩子講透一個知識點,用不着大段的學習時間,每天抽出20分鐘來,就能掌握3-4個知識點,孩子學起來更高效。

直播7月10號早上8點20開始,點擊卡片預約直播,開播就能收到提醒

大家點擊圖片就可以領取豌豆表達試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