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登場 新華社稱習近平為「改革家」將其比肩鄧小平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在深圳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除出席大會並發表講話,當日下午還前往蓮花山公園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新華社)

受到高度關注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15日上午開幕,新華社週一發表題爲「改革家習近平」的特稿,這是大陸官方媒體首度爲其冠上這個頭銜。新華社除將習近平比肩鄧小平,並稱「習近平的改革情結一以貫之」、「習近平有改革家傳」、「習近平在每一個地方任職都是改革先鋒」。

這篇特稿一開頭即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將「帶領全黨全國踏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徵程」。

關於此次三中全會,美國之音指出,西方輿論對會議宣佈經濟改革「大動作」的期待普遍不高,中國官方學者也一樣。

但新華社在特稿中表示,一段時期以來,習近平提出新一輪改革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新華社稱,「這也有力迴應了外界對中國改革與經濟發展前景的臆斷猜測」。

在這篇近萬字的特稿中,新華社形容,「習近平被認爲是鄧小平之後的又一位卓越的改革家。他們肩負相同的使命:使中國實現現代化。但兩人面對的形勢迥然不同。」

文章表示,鄧小平發起改革開放的1978年,中國人均GDP不到200美元。改革幾乎從零開始。而2012年習近平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時的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同時許多發展紅利正在消退,包括曾經低廉的勞動力成本。

特稿指出,10多年來,中國出臺2,000多個改革方案,經濟總量翻了一番多,並保持了世界經濟增長第一引擎位置。「但面對老百姓對於更美好生活的期盼,爲保持新冠疫情後經濟恢復勢頭,以及防範各種風險等,還需付出重大努力。」

新華社表示,「習近平的改革情結一以貫之。上世紀60年代末,他不滿16歲下鄉插隊,在陜北黃土高原貧瘠的樑家河村勞動7年,經常捱餓,那時他的願望就是讓鄉親們吃飽飯。他對後來鄧小平發動改革的初衷——中國『不能再窮下去了』深爲認同。」

文章強調,「同鄧小平一樣,習近平的改革動力也來自人民的期待。他在樑家河時就帶領鄉親實施了一些大膽改革舉措,包括辦鐵匠舖、建商鋪和改善農田生態條件。」

「習近平有改革家傳。在改革伊始的1978年,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受中央委派南下主政廣東,創辦深圳等經濟特區。那年,正在清華大學學習的習近平受父親委託到安徽滁州實地調研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他記了一大本筆記,收藏了40多年。」

「習近平在每一個地方任職都是改革先鋒。在正定,他力主包產到戶,使貧困的正定成爲河北省第一批包產到戶試點縣。」

新華社還提到,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銀行——廈門國際銀行就是習近平成立的。文章還將「騰籠換鳥」的改革構想,歸功於習近平調任浙江後「開創性提出」的。

文章最後並稱,「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繼承發揚了鄧小平的事業,讓中國不僅續寫了經濟奇蹟,還展現出文化魅力,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15日登場之際,新華社發表題爲「改革家習近平」的特稿,將習近平比肩鄧小平。(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