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龍躉出沒香港北角馬頭 「人日節」放生破壞生態
▲青斑,爲具經濟價值的本地原生魚種之一。(圖/截自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官網)
環保團體近日在香港北角渡輪碼頭,發現常見放生物種之一的沙巴龍躉幼魚出沒,不排除該種魚在野外繁殖的可能。22日正逢農曆正月初七「人日節」,根據傳統習俗,女媧造萬物,依序造出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人類,許多民衆因此選擇這天放生祈福。據瞭解,該魚食量大、且生長迅速,若大量繁殖或再與其他石斑雜交,都將造成生態平衡的破壞。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曾在文章中表示,「花尾龍躉與老虎斑人工雜交而成的魚種」,由於生長迅速,價格便宜,因此廣泛被養殖當海鮮,但「進入了本地水域之後,便需要大量進食以支持其生長,而首當其衝便是本地的各種魚類」,且「沙巴龍躉一方面大量進食各種小魚,同時與本地的肉食魚類爭奪食物資源,對本土魚類的生存構成嚴重威脅。」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與綠色力量在2017年夏天的調查發現,香港35個街市及酒樓約有九成海鮮快炒餐廳皆販售沙巴龍躉,且市場還引進了其他新品種,包括杉虎斑(杉斑及老虎斑混種)、蘇虎班(蘇鼠斑與老虎斑混種)及鼠王斑(老鼠斑及龍躉混種),有理由相信外地發展石斑雜交技術更成熟,擔心市民買這些混種石斑放生,會對生態帶來災難。
生態教育中心建議,「倘若大家需要放生,可選擇一些具經濟價值的本地原生魚種,例如青斑、紅鮪或細鱗等,因爲這些魚經過這數十年過度撈捕後,數量已大幅下降,放生這些海魚可協助恢復香港的海洋資源。」由於「魚類會隨水流遊至不同的地方,故不會像放生昆蟲般造成生物質量暴升的問題。」所以放生本地原生海魚既可護生,也能爲保育出一分力。
▲建議放生之地點。(圖/取自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官網)
生態教育中心另外指出,「香港的海洋資源經歷長年過度捕撈而衰竭。因此,漁農及自然護理署在香港不同的海岸公園,以及天然魚類產卵和育苗場均有設置人工魚礁。」而設置於海岸公園內的人工魚礁,「更應避免受其他漁業或人類活動影響,纔能有效地重建香港海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