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瘋了的「北京市服」,統一全國審美?
文/饃王
編輯/閆如意
衆所周知,鳳凰編輯部位於北京市。
衆所又知,北京的冬天,有一種統一所有人穿搭審美的魔力。
這個冬天,編輯部的穿搭呈現出了無限趨同。
上班時,人均穿着一件柔軟的搖粒絨內襯,蜷縮在工位上。
下班點一到,用一件寬大沖鋒衣把搖粒絨一鎖,挺胸擡頭,跟扇大鐵門似的走出公司。
把冷酷帶給他人,將溫柔留給自己。
〓 圖源:小紅書用戶@江小西
下班路上,老G左右觀察發現,無論是街道上,地鐵裡,甚至是高大上的各大商圈裡。
行色匆匆的人們的衝鋒衣下面,都露出了搖粒絨柔軟的一角。
老G緊了緊衝鋒衣的領子,在心裡發問:
三合一衝鋒衣,到底是怎麼統一北京人審美的?
衝鋒衣套搖粒絨,在北京火了多久?
關於“北京市服到底是什麼”的討論,一直沒停下過。
有人說是支配海淀的長款黑羽絨服,還有人說是中老年最愛的輕薄羽絨服。
但在今年初冬,亂吹的風向漸漸穩定下來。
衝鋒衣套搖粒絨,力排衆議,站在了北京市服排名的榜首。
除了萬年拖鞋背心的老廣之外,很少有大城市能像北京這樣,擁有如此統一的穿搭風格。
哪怕在搖粒絨和衝鋒衣穩居時尚鄙視鏈底層的早幾年,北京人也絲毫不爲所動,天一冷,街上全是搖粒絨衝鋒熊。
然而,你笑熊醜,熊笑你哆嗦。
北京打工人對這兩件套的忠誠,會隨着北漂時間直線增長。
不論是號稱來自時尚之都的美拉德教徒,還是自居來自東方小巴黎的疊穿潮仔。
只要你突襲到他家衣櫃裡,絕對能當場翻出兩件久經沙場並且明顯最近還穿過的包漿衝鋒衣。
再轉身扒開他的風衣外套,肯定能發現藏在裡面的發熱搖粒絨。
這些時尚達人們,看到自己的兩件套就像是見了鬼:
我什麼時候買的?我被北京操控了!
打工人小k聲稱,衝鋒衣加搖粒絨,是對北京打工人最包容的裝束。
它包容就包容在,即使你形容枯槁地坐在上班的地鐵上。
這兩件套也能讓你看起來像是愛好戶外的中產。
戶外中產什麼特點?
牙齒白白的、眼睛亮亮的,笑起來眼角幾縷精髓的細紋。
赭石色皮膚襯得整張臉神采飛揚,人往地上一站,頂天立地,像一根身經百戰的登山杖。
而早八打工人看起來什麼樣?
灰頭土臉、髮絲凌亂,和搖粒絨配起來,正像是高強度徒步後剛剛下山。
雖然久坐工位含胸駝背,但被衝鋒衣硬挺十足的版型,藏得嚴絲合縫,一點也看不出體態有問題。
〓 圖源:小紅書用戶@愛吃冰激凌-
而且,爲了達到防水和擋風功能性,衝鋒衣的版型和用料,起碼肉眼看起來並不存在顯著區別,頂多就是顏色不同,穿上之後,難分高下。
沒有同輩競爭,沒有上下級關係。
突出一個既平凡,又搶眼。
〓 圖源:小紅書用戶@燕小舞
如果不幸流落於海淀這樣的“黑白灰之鄉”,你穿一件彩色衝鋒衣混在人羣裡,都像是灰布條拖把裡面錯插進去的一根鮮豔的布條。
一種最沒有負擔的吸引眼球方案。
〓 圖源:小紅書用戶@信馬由繮
同理,搖粒絨對打工人的包容度,也是其他內襯難以逾越的。
北京在供暖開始後,室內就會變得極其乾熱,“脫外套”這件事,就成了辦公室裡逃不開的步驟。
無論你是坐擁八塊腹肌,還是挺着油膩大肚。
這些在夏天原形畢露的身體特徵,只要在外面套上一件搖粒絨的內襯,看起來也頂多就熊大和熊二的區別。
〓 圖源:小紅書用戶@hhhappy呀
工作近十年,完全放棄了精緻穿搭的編輯閆如意說,當你穿上衝鋒衣和搖粒絨,它就是百搭的。
因爲穿上的一剎那,人們就已經放棄了讓它們在穿搭風格中發揮作用。
假如裸體是一張白紙,那穿衝鋒衣和搖粒絨就是往白紙上再疊一張白紙。
不會阻止其他的顏色繼續衍生出無限可能。
〓 圖源:小紅書用戶@大吉
假如穿搭是一頓佳餚,那麼衝鋒衣和搖粒絨,就是用烙餅卷饅頭再就着米飯吃。
人已經吃到十二分飽了,仍然期待今晚到底要上什麼菜。
〓 圖源:小紅書用戶@太陽
這種真正的“無性穿搭”,不僅適配各種風格,還適配各種場景。
就算在冬天的北京地鐵裡拍一張照片,然後用ps把人扣掉,再放到一張北極照片的背景裡,也可以說是毫無違和感。
〓 圖源:小紅書用戶@八萬吧啦吧
一位早在2016年,就被北京市服所折服的網友。
時隔八年再次發出感慨:
〓 圖源:新浪微博用戶@失眠中的喵醬
爲什麼衝鋒衣和搖粒絨,可以連續這麼多年穩坐“北京市服”的頭把交椅?
這跟北京的氣候,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北京,就是一個巨大的戶外
北京冬天的天氣,存在一種“風霾二象性”:
風大的日子冷,但空氣清新,晴空萬里。
沒風的日子有點暖和,卻往往有霾,如果不巧再下點雨,那砸在身上的,全是泥點子。
於是,時尚在北風前成了倔強,精緻在灰塵下成了喧囂。
熱愛運動的朋友或許會覺得這場景挺眼熟:
這不就是中產們苦苦追尋的戶外場地嗎?
〓 圖源:小紅書用戶@插畫老韭
冬天的北京通勤,就是一場巨大的徒步。
戶外的四個最大特點:風大、土大、晝夜溫差大和心大。
全讓北京佔了。
別的省市人們辛辛苦苦開車找徒步目的地,北京人一開門就找到了。
先就風大來說。
在一箇中國2023年冬季風速的統計中,北京的最多風向平均風速達到了4.7m/s,在全國範圍,包括沿海城市在內,都排得上號。
〓 圖源:小紅書用戶@好奇的小百
這種風力在體感上是什麼樣呢?
前有冬季還膽敢騎車通勤的騎行愛好者們,被風吹得到家半個小時,都不敢摘頭套。
後有迷失在大街上的路癡北漂,站在路標下面半天看不見字:
因爲牌子被風颳翻了,從下看只能看到背面。
位於北京的網友們,更是對北京的風做了衆多羣情激昂的描述,來捍衛北京人穿衝鋒衣的資格。
體重不到120斤的朋友,在冬天的大街上沒有站立的資格。
順豐快遞進入北京境內後得屈居逆風快遞。
長髮女孩在冬天的街上一律看不出正反面。
即使躲在家裡,如果颳起風來,也會爲這大自然的威力折服。
〓 圖源:小紅書用戶@Supan1102_
都說北京的秋天極爲短暫。
實際上秋天和冬天只隔一個夜晚。
滿街金黃的銀杏樹葉,通常會在大風降溫的那一夜之間,全部消失不見。
〓 圖源:小紅書用戶@小紅薯671C7B24
除去颳風的日子之外,北京冬天的塵土,更是突出一個無處不在。
即使每天躲在家裡不開窗也不開門,每週照樣能吸出一吸塵器的土。
〓 圖源:小紅書用戶@川之家
有朋友不信邪地嘗試穿棉質衣物出行。
結果出了一趟遠門,衣服褲子都成做舊款。
〓 圖源:小紅書用戶@青青
北京所有以上的氣候特徵,全部正中了“衝鋒衣”和“搖粒絨”這兩種源自於“戶外”的產品舒適區。
三合一衝鋒衣,成爲了從“科學性”角度看,最適合北京的裝束。
衝鋒衣衝鋒衣,衝的就是北京的風。
無論是外賣小哥、還是騎車通勤的打工人,但凡冬天還敢騎車的,90%有衝鋒衣護體。
屬實讓所向披靡的西北風,一腳踢到了鋼板。
〓 圖源:小紅書用戶@學術豬八戒
落灰的衝鋒衣更是不跟你說那些有的沒的。
髒了拿溼布一抹就乾淨了。
如果沒幹淨,乾脆穿着洗一次澡,保準連人帶衣服都乾淨了。
〓 圖源:小紅書用戶@蔡小叮
而看似不起眼的量產搖粒絨,實際上,也是名副其實的戶外裝備。
很多人以爲是優衣庫發明了搖粒絨。
實際上,優衣庫只算是把搖粒絨推廣給了大衆的“後爸”。
搖粒絨的發明者,其實是有戶外界Gucci之稱的Patagonia。
這種在當年沒有註冊專利的面料,因爲保暖性和透氣性遠高於其他衣物,曾在很長一段時間,被用於軍用作戰服的製作。
還被《時代週刊》評爲“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連如今人們最爲推崇的“三明治穿衣法”。
中間保暖層的最佳選擇,也還是非搖粒絨莫屬。
用衝鋒衣套好搖粒絨,往外一走,自己就是一個行走的“蜂巢結構”。
在車水馬龍的北京,進可騎車擠地鐵,退可脫殼蹲工位。
穩吃北京戶外戶內所有場景。
貼心的搖粒絨放送大戶優衣庫,甚至把自家搖粒絨的拉鍊自動適配上了北面衝鋒衣的內膽拉鍊。
〓 圖源:小紅書用戶@Valena
“將就穿搭”,北京人魅力時刻?
“將就”,在北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詞彙。
它和“講究”湊一起,很好地概括了北京人對衣食住行的態度。
衝鋒衣套搖粒絨剛在北京流行起來的時候,曾被統稱爲“將就穿搭”。
它的精髓在於不考慮太多,穿上就行,好像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在乎的人了。
〓 圖源:小紅書用戶@養蜂夫人
可事實上,學合會理分配預期和精力,把“將就”和“講究”並重,正是每一位北京打工人的必修課。
舉個例子,北京的景點又多又遠,一整天的時間通常只夠去一個地方玩。如果這也想去那也想玩,只會制定出一個累死特種兵的拉練行程。
再比如說,北京的餐廳多如牛毛,想找出真正好吃的,總要經歷漫長的試錯過程。
穿衣服也是一樣。
除非你有三頭六臂,不然只能選一套衣服穿到身上。
時尚還是舒適,總是難以兼顧。
爲了不在眼花繚亂的選擇中作出錯誤判斷。
像三合一衝鋒衣一樣靈活機動、能以不變應萬變的物件,在北京人看來,就是性價比最高的產品。
不僅適應全地形全天候。
在時尚界正在被戶外產品猛烈進攻的當今,連時尚度的風評也在噌噌回暖。
正是這種不動如山的氣質,讓北京人在品味衝鋒衣和搖粒絨的時候,好像看見了“將就”的終極形態。
於是一口咬定,成爲了衆望所歸的市服。
〓 圖源:網絡
選擇和星星一樣多的北京,實際上並不存在“成年人才做選擇,小孩子全都要“的場景。
更多時候,你選了一個,就意味着放棄了另一個。
從這一點上講,北京可以說是中國最“成年人”的城市之一。
在北京,“能將就”是對一個人抗壓能力、應變能力還有情緒價值的最高肯定。
俗話說的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可是對於在北京生活的人們來說,他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在“奢”和“簡”裡邊七進七出的常山趙子龍。
雖然“將就”聽起來是一種讓步,可實際上,他們早就對各種情況有所準備了。
畢竟,有“將就”,才能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去“講究”。
而能有舍有得,爲各種情況找到最佳解法的北漂們。
實際上,也已經是最厲害的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