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的循環變調 我駐立陶宛代表處恐更名「臺北」 外交部:尊重
今年4月18日,外交部長吳釗燮贈勳給立陶宛外交部前次長阿頓梅納斯。 圖/外交部提供
我國在立陶宛共和國設立之代表處,是全球兩個以「臺灣」爲名的代表處之一。2021年11月18日設處時,外交部曾高調強調,以「臺灣」冠名的成就。不過立陶宛即將於本月中舉行大選,當地媒體報導,爭取連任的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昨天(7日)表示,我方代表處應該比照國際慣例,改用「臺北」。消息傳回臺灣,外交部表示,尊重立國內部各方意見的表達,這是民主國家常態。
2021年當全球陷入新冠疫情時,立陶宛曾捐贈我國2萬劑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疫苗。當時總統府表示,誠摯感謝立陶宛政府對臺灣的及時馳援,這份來自波羅的海的友誼彌足珍貴。總統府也表示,從2020年臺灣援助10萬片醫療級口罩,協助立陶宛第一線醫護人員對抗疫情,到立陶宛對臺灣的疫苗援助,都再次印證,臺灣貢獻國際的良善力量,已成爲「善的循環」。
不過,瑙塞達7日表示,儘管他原則上歡迎臺灣設立代表處,爲穩定與中國的關係,他認爲有必要變更臺灣代表處名稱。
外交部表示,有關立陶宛媒體報導,瑙塞達總統提及「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應更名,以穩定與中國關係事,外交部尊重立國總統大選期間國內各方意見的表達,這是民主國家的常態,同時也希望各界瞭解,我國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的名稱,是雙方政府的共識,而且是經審慎協商後所決定,期盼兩國未來持續擴大合作領域,並深化雙邊情誼及民主夥伴關係。
新聞稿並強調,臺灣與立陶宛是共享自由民主價值的重要夥伴,目前立陶宛是我國政府協助發展半導體產業的重要夥伴,雙邊已成功推動在半導體及雷射、農業、金融、醫衛等領域的合作,實質關係不斷推展向前。我國政府將秉持互惠互利原則,與立陶宛等國際民主盟友共同因應威權擴張與威脅,展現民主國家的韌性與團結。
我國在非邦交國設立代表處,目前多半以「臺北」冠名,「臺灣」只有兩處:立陶宛是其中之一,另一是2020年8月17日設立的索馬利蘭。索馬利蘭共和國位於東非,是索馬利亞西北部於1991年宣佈獨立而成,至今並未得到國際(包括中國大陸)普遍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