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減123分鐘,這部斥資7億的抗戰片,至今是不可超越的經典

提到抗戰片,我們有姜文的《鬼子來了》,頗具諷刺意味。

有悲壯慘烈的《臺兒莊戰役》,還成爲了和臺灣地區破冰的契機。

還有《七七事變》《鐵血崑崙關》《八佰》《三毛從軍記》等經典。

但要論史詩級作品的話,臺灣省有一部不得不提,那就是《賽德克巴萊》。

這是一部真正的鴻篇鉅製,史詩級,不輸於《勇敢的心》。

影片講述了我們自己的歷史,抒發的是我們自己不會任人宰割與壓迫的豪情。

主角是一個叫莫那·魯道的。

乍一聽名字,不少人以爲是一個外國人。

恰恰相反,他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日佔時期領導了臺灣本土著名的原住民抗戰運動——霧社事件。

影片正是對莫那·魯道領導的霧社事件的始末還原。

2012年,影片分爲上下兩部先後上映,總共拿下8.1億新臺幣,創造了臺灣電影票房紀錄。

鉅額的投資,抗戰的故事背景,都讓《賽德克·巴萊》成爲一部絕無僅有的“孤品”,是電影人眼中最難翻拍的作品。

01、勝算爲0的慘烈起義

霧社事件的爆發,要追溯到內憂外患的晚清時期。

1894年的甲午戰爭,最終清政府戰敗,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將臺灣島割讓給了日本。

日本在島內實行“理蕃政策”的殖民統治,其中賽德克族作爲臺灣島內的原住民,被迫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信仰。

男人被奴役,女人被壓迫,長達數十年的殖民統治讓這些原住民苦不堪言。

1930年10月27日,日本殖民統治者舉辦霧社運動會,身爲賽德克族長的莫那·魯道趁機帶領族人發動起義。

包括老人、婦女和孩子,全族共1236人蔘與了這場勝算率幾乎爲0的起義。

接下來的每一天,賽德克人以原始的冷兵器和血肉之軀對抗日本侵略者的飛機大炮和化學武器,可想而知戰況的慘烈。

幾百名抵抗軍死於炮火和毒氣彈的圍攻中,山林中盡是老人、孩子和婦女上吊自殺的屍體。

即便如此,賽德克人還是戰鬥了兩個多月,擊斃數百名日軍,攻佔了霧社地區的多個日軍警察局和學校。

1930年12月26日,起義運動最終被日軍鎮壓,族長莫那·魯道殺死自己的家人後,獨自一人走入森林中飲彈自殺。

直到數年後,一位當地的獵戶在一棵參天大樹下發現了他的屍首。

令人震驚的是,莫那的身體一半露出白骨,一半則風化成了乾屍。

但是他的雙手仍然緊握着他的獵槍,可見他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保持着戰鬥狀態。

02、電影投資無人問津,李安、吳宇森出手相助

2012年,在《賽德克·巴萊》的上海首映禮上,導演魏德聖面對媒體採訪曾說過這麼一句話:

“這部電影是我想了十幾年要拍的東西,但我不知道是否有那麼多人喜歡它。”

回頭再看《賽德克·巴萊》的籌備歷程,可謂是命途多舛差點胎死腹中。

1996年,當時德魏德聖還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的的新人。

偶然間看到了一本名叫《漫畫·巴萊》的漫畫書,被其中講述的“霧社事件”所吸引。

之後,他便萌生了要把這一段屬於臺灣原住民的英雄史詩拍成電影的想法。

經過多年的苦心創作,2000年魏德聖終於完成了《賽德克·巴萊》的電影劇本,還獲得了當地的優良電影劇本獎。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即便是有了獎項的加持,這個劇本依然沒能換來電影投資人的青睞。

彼時的臺灣電影,正處於各種小清新青春片的商業浪潮,沒人願意投資這樣一部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買賣。

魏德聖一度陷入自我懷疑中,但經過了數月的思想鬥爭。

他還是決定拿出自己和妻子多年積攢的積蓄,又貸款了一部分錢,拍出了一個五分鐘的樣片。

拿着這個五分鐘的樣片,魏德聖在各大電影節活動中尋求投資。

但依然沒有引起業內的關注,拍攝計劃就這樣擱淺。

時間來到2008年,這一年魏得聖執導的青春片《海角七號》票房大獲成功,讓他成爲臺灣炙手可熱的新生代導演代表人物。

就在魏德聖以爲是時候重啓《賽德克·巴萊》時,他沒想到這個故事依舊處於無人問津的境地。

好在李安和吳宇森兩位前輩看到了魏德聖的才華,爲他牽線搭橋尋找投資商,籌來了一部分資金。

吳宇森還親自擔任監製,爲其保駕護航。

再加上《海角七號》賺來的票房分成也全部投進去後,籌備長達十多年的《賽德克·巴萊》終於迎來了開機時刻。

但魏德聖沒想到,困難其實才剛剛開始,前方還有無數想不到的磨難。

03、拍攝資金告急,各路大咖慷慨解囊

爲了還原電影中原住民的生活環境,魏德聖把大部分資金用來置景,那時候劇組每天的開支都在100萬新臺幣以上。

很快籌措來的資金和票房分成摧枯拉朽般見了底,以至於影片的女主角爲了幫助魏得聖實現夢想不惜零片酬出演。

甚至還倒貼了1000萬新臺幣,可是依然沒能化解劇組的燃眉之急。

山窮水盡之時,導演在一次活動中遇到了周杰倫,聊天中周杰倫得知了魏德聖的艱難處境。

魏德聖沒有想到,僅僅幾天後周杰倫拿出4000萬新臺幣,借給他以解燃眉之急。

魏德聖十分感動,畢竟自己的電影還沒上映,票房走勢難以預料。

周杰倫如此慷慨解囊,讓他萌生了給周杰倫安排一個角色作爲報答的想法。

不過這個念頭很快就被他自己否定了:因爲周杰倫不是原住民,如果強行參與電影演出,肯定會讓故事效果大打折扣。

更讓他意外的是,在周杰倫之後,言承旭、張小燕等200多位臺灣省本土明星紛紛加入電影的投資陣營,爲電影后續製作慷慨解囊。

最終,《賽德克·巴萊》耗資史無前例的7億新臺幣,終於拍攝完成。

在電影片尾的致謝名單中,周杰倫、言承旭、張小燕等明星赫然在列。

就像有網友說的,這是一部靠着“百家飯”起家的電影,它的成功不可複製。

影片不僅在臺灣上映後票房大獲成功,還入圍了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提名了金獅獎。

鮮花掌聲的背後,導演魏德聖以及劇組全體人員的心酸磋磨,讓人不得不對這部電影肅然起敬。

可惜的是,由於對這段歷史的陌生,再加上演員陣容缺乏吸引力。

影片在內地上映後僅拿到1652.5萬票房,成爲當年最讓人惋惜的“遺珠”。

電影失敗的很大因素,和刪減有關。

上下兩集,時長加在一起276分鐘。

在內地上映的版本,是經過重新剪輯的,上下兩集合在一起,只有153分鐘。

缺失了123分鐘,自然少了許多細節的刻畫。

時至今日,這部電影終於被更多人看到,(153分鐘版本)8.8的評分是對它最好的肯定。

它的存在讓臺灣人找到了自己與中華民族的血脈相連。

在這一點上,它更像是一份珍貴的歷史文本,值得被所有人銘記。(撰文:皮皮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