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送的“三重門”:龍頭地位喪失、護城河淺、行業價格戰
近日,中國證監會公佈的信息顯示,BingEx Limited(閃送必應有限公司,下稱“閃送”)獲得美股IPO備案,擬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發行不超過5750萬股普通股。
但對於閃送而言,這份備案可謂是起了個大早,卻最終趕了個晚集。早在2020年,閃送副總裁杜尚驫在接受“藍鯨TMT”採訪時表示,公司可能很快就會上市。彼時,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即時配送站上風口,成了保障民生的重要力量。
但最終,達達集團捷足先登,在同一年成功登陸納斯達克。隨後,在2021年底,順豐同城也登陸了港交所。而閃送的上市計劃則被暫時擱置。
也是在2021年,閃送等來了最後一筆合計1.25億美元的D2輪融資,投後估值達2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29.03億元。然而高光時刻也定格於此。
基於2022-2024年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單分析,2022年閃送的估值約爲100億元,而2023年同比下滑31%至69億元。2024年公司估值雖然小幅回升至71億元,但與2021年相比已大幅縮水近45%,基本跌回2020年同等水平。
藍海變紅海,投資吸引力被消解
而估值水平下滑的背後則是行業格局的變化。成立於2014年的閃送,一度被視爲同城一對一急送服務的先行者,早在2016年就已經實現了小幅盈利,這也讓其高管自信地宣稱:“閃送處於沒有競爭對手的狀態中。”
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4年到2020年間,我國即時配送的用戶規模從1.24億人增長至5.06億人。另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即時配送用戶達到7.61億人,訂單超過400億單,同比增長30%左右,市場規模超過2000億元。
伴隨着用戶規模急速增長,也必然吸引新的入局者下場爭搶這塊“蛋糕”。閃送曾經以“一對一定製服務”在即時配送領域自成一格,但隨着JD.COM達達、順豐、蜂鳥等巨頭的涌入,這片藍海迅速變成了紅海。過去的市場空白很快被填補,閃送的先發優勢逐漸被消除。
如今,依靠強大外賣平臺的美團配送、蜂鳥快送等即時配送服務已經佔據顯著優勢,而UU跑腿等新興力量也在迅速崛起,閃送的市場份額也在逐漸被侵蝕。
從曾經的行業領頭羊到行業中的一員,這樣行業地位的變化對於投資者來說,吸引力自然是大幅下滑。
護城河淺, C2C模式前景不明,B端巨頭林立
面對衆多下場的競爭對手,閃送有自己的護城河嗎?答案是有,但很淺。
早年,閃送也確實因爲其差異化定位、服務而增勢兇猛,甚至在規模上逐漸能與巨頭企業掰手腕。例如,早年入局的達達,後來被京東收入囊中,就是以服務商家爲主,而閃送則聚焦C端相對零碎的需求,爲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不過,這種單價低、需求更加個性化的需求,也給閃送帶來了很多問題。其中之一就是門檻低,在看到閃送C端的市場爆發力後,巨頭企業也開始瞄準C端,與閃送開展競爭,並依靠其資本實力與品牌優勢,迅速搶佔了閃送的市場。
爲了應對這種壓力,閃送又祭出了一把利器,那就是拒絕拼單。即一對一專送模式,但這種模式就像一把雙刃劍,既構築了閃送的護城河,也成爲限制其發展的圍牆。
畢竟要專送就要有足夠的運力和騎手。即時零售的關鍵在於“即時”,即時,意味着一個高效、覆蓋廣泛的配送網絡對於閃送來說至關重要。
而在這方面,閃送並沒有明顯的優勢。據公開報道不完全統計,被京東收購的達達集團,2023年共有活躍騎手120萬名,覆蓋全國2700多個縣區市;2019年開始獨立運營的順豐同城,2023年活躍騎手數量約95萬名,覆蓋全國2000多個市縣;背靠餓了麼和美團的蜂鳥即配、美團配送,同期活躍騎手規模分別約爲300萬餘名、745萬名,覆蓋範圍均在2000個市縣以上。
相較之下,閃送的註冊騎手約300萬名,覆蓋全國290座城市,並沒有突出優勢。
與此同時據頭豹研究院的即時配送市場需求分析顯示,餐飲外賣、生鮮果蔬和零售便利三類高頻服務場景佔比約92%,而專人直送僅佔3%。也就是說復購率較高的場景多集中於B2C模式,而不是C2C模式。
因此閃送想要實現進一步擴張,必須走向更大的B端市場。而B端市場已經格局穩定,商流與物流互爲必選項,閃送很難與任何一家上游平臺形成密不可分的關係。
例如爲了開拓渠道,閃送曾在2022年與抖音生活服務達成合作,但後者的即時運力服務商不只有閃送,還包括達達、順豐同城等平臺,閃送藉此獲得的流量支持也較爲有限。
此外,如今即時配送玩家提供的各項服務也逐漸趨同,配送半徑多集中於3公里以內,物流配送時效多爲30分鐘-2小時,閃送在配送效率方面的優勢不再顯著。
行業盈利難,價格戰或愈演愈烈
而凡是門檻低,玩家多的賽道,都逃不過“價格戰”的洗禮。
2023年以來,即時配送領域的多方勢力競逐變得更爲錯綜複雜。除了快遞、電商、外賣巨頭還在持續加碼,還有其他賽道的玩家也紛紛盯上了這塊蛋糕,貨拉拉、滴滴出行、哈囉、高德地圖等均已上線即時配送服務。
更多巨頭的入局廝殺,引發了價格戰的再度升級。
今年近三個月內,就有京東、阿里、抖音電商三大電商巨頭加碼即時配送業務。5月16日,京東推出了“京東秒送”業務,整合原有的京東小時達和京東到家服務,宣稱最快可實現9分鐘送貨上門。
7月11日,菜鳥速遞宣佈升級同城快遞服務,提供同城半日達服務,並且首重價格降至6元,續重價格僅爲1元/公斤,相當於原價的一半。
在價格戰的影響下,行業玩家也是面臨着盈利難題。以上市多年的達達集團,如今仍困於虧損泥潭。根據達達財報顯示,2017年至2023年,達達的虧損依次爲14.49億元、18.78億元、16.70億元、17.05億元、24.71億元、20.08億元、19.58億元。
並且各玩家爲了搶佔市場,行業價格戰依然還會持續下去。而誰能將燒錢進行到底,一方面考驗的是平臺能否提升規模效應,確保運力網絡密度能夠與商圈訂單密度相匹配,另一方面則關乎玩家的資金儲備。
閃送此時上市或許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結語:閃送未來不確定性較高
綜上所述,由於行業門檻低,護城河淺,閃送商業模式的確定性並不高,在成長性上,閃送目前還沒有和一家上游平臺形成強綁定,在B端開拓上仍需時日檢驗。
展望未來,面臨着市場競爭激烈、資金壓力凸顯、盈利能力堪憂等多重困境。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謀發展,將是閃送未來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閃送的前景充滿了不確定性,需要打造屬於自身的差異化優勢和核心競爭力來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