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長治/法興寺 唐宋文物薈萃

宋代菩薩彩塑,儀態華貴。 圖/聯合報系山西長治傳真

法興寺始建於北魏神鼎元年,舍利塔、燃燈塔、圓覺像並稱「法興三絕」,尤以宋塑12圓覺像最知名,妙相端莊,儀態華貴,頗具唐韻,被譽爲「宋塑之冠」。寺內唐塔、宋代建築和彩塑薈萃,是研究古建築、石刻、雕塑藝術的珍貴實物。

立寺千年的法興寺,位於長治市長子縣。平面佈局爲唐代特徵,經樓、佛塔在殿之前部,中軸線依次爲山門、舍利塔、圓覺殿和菩薩殿,兩廂爲關公殿、伽蘭殿和碑廊。現存石塔六座,均爲唐代遺構。自唐迄清碑刻17通,記載寺史沿革。

宋塑12圓覺像始塑於北宋政和元年,保有宋代纖秀風格,以及大唐飽滿之美。氣質奔放而不失清雅,體態豐滿而不缺秀麗,身形肥腴而不顯臃腫。12尊菩薩造像在和諧氛圍裡,展現各自精妙變化。頭部姿態有正、側俯、平、傾等不同,手勢有撫、揚、捧、託、指、合十等差別。髮髻、坐式、服飾等更無一相同。

最動人之處在慈悲面度,眉眼嘴角間各富情韻,微妙傳神的細膩,刻畫出生動風情。既保有佛的神聖莊嚴,亦不失人的親切情感。隨光影與視角轉換,呈現出喜與憂的神情變化。

第五尊極喜地菩薩,通高2.36公尺,右腿盤曲,呈半跌坐之姿,左腿蹺起,踏於蓮臺之上,右手撫膝,左臂曲肘支於膝上。神情雖作沈思冥想狀,卻展現自在風範。斜披絡腋,肩搭天衣,胸飾瓔珞,綿軟順暢的衣紋展現出絲綢柔軟觸感。

唐代石舍利塔,高10.7公尺,塔平面呈「回」字正方形,寓意佛教六道輪迴思想。其集塔、殿、樓、堡之美於一身,是佛教在漢地傳播,建築由塔向殿轉變的里程碑。據載,唐咸亨四年,唐高祖第13子李元懿,被山寺壯麗感動,大施錢財擴建寺廟,並親自主持建造舍利塔。還將珍藏的37顆舍利子和大藏經贈送給寺院,保存在石塔之內。

燃燈塔始建於唐大曆八年,是大陸保存最完整,雕工最華麗的唐代長明燈。因精巧設計,佛燈可在風中長明不滅。燈身雕刻層層不同,從唐代的宮廷樂舞、佛家的朵朵蓮花,到儒家的祭祀儀禮,以及暗合道家的64卦,佛儒道俗匯聚一身,舉世罕見可謂一絕。塔身上的浮雕,鑿磨細膩,是研究盛唐浮雕藝術難得的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