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耀漆畫界的恆星
汪天亮《風華再現》
汪天亮《紅黑金的奧義書》
汪天亮《昔時舊夢3》
大漆藝術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背景,最早的漆器於1976年的河南安陽發現了一具公元前13世紀的漆器棺材。中國的漆器工藝曾受東亞及東南亞的影響。 新石器時代是最早出現漆器的時代,夏代的漆器則以朱、黑兩色來上色,商代的漆器則在木胎上雕飾饕餮紋,周朝出現了用貝殼、金和玉等裝飾的材料嵌入漆器,春秋戰國時期則使用了雕刻和漆工的結合,秦、漢時期的漆工藝承襲了春秋戰國時的風格並加以創新,甚至取代了當時的青銅器,西漢則是漆器的鼎盛時期,漆器多了彩繪、針刻、戧金等。 漆器到了漢代因爲成本太高,抵擋不了瓷器工藝的物美價廉,因而開始衰退。西晉至南北朝期間出現了夾紵的工藝,唐代則盛行金銀平脫、雕漆、螺細等費時又極爲昂貴的技法,宋代的漆器以靜謐的素色爲主,明代則出現髹飾工藝,漆器跨入了新的階段。最後漆器到清代,以乾隆時期爲最盛。
漆畫製作 經多道工法
大漆的漆取自於漆樹,因爲樹的品種及環境的不同,所以通常漆樹的種植須等待多年才得以割漆,以往都是八至九年才得以採割,但因爲供不應求導致現在四至五年就開始採割了,一顆漆樹的整個生命只能得十公斤的生漆,這也是古人所謂的「百里千刀一斤漆」,可見得其價格高昂及珍貴。
而當代的漆畫沿襲古法,製作一張漆畫最多需要一百多道繁複的過程,除此之外,在製作的過程中,更須考量空氣的溫度以及溼度,才能將漆畫保持在最好的狀態。而漆的顏色完整地呈現則需要時間的洗禮,至少等待半年以上才能回色,因此一張精美的漆畫往往製作時間長達一年甚至更久。
汪天亮生於1950年,祖籍上海,於福建成長。生活在一個書香、崇儒尚文之家,居住在福州的小山峰上,閩江環繞,秀麗的風景讓汪天亮自幼就對山水有着濃厚的喜愛,這些優美的景緻時常浮現在他的腦海裡盤旋不去,悄悄在他往後的藝術創作中埋下了一顆種子。
汪天亮大量的閱讀東西方藝術史,接觸各式的藝術作品,使得他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當代藝術形式。身爲當代的漆畫藝術家,他承襲了大漆的所有精華,並加以發揮,延伸出一種新的藝術-漆畫。他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碩士,曾任職福州工藝美術學校校長,推廣大漆藝術長達十八年的時間,更曾任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漆畫組客座教授,將漆畫引領入門,近年來更到世界各地展覽,也多次來到臺灣講學,致力於推廣大漆藝術,可喻爲漆畫界的一代大師,受封「福建工藝美術大師」,是一位深具影響力的兩岸漆畫靈魂人物。
汪天亮豪爽的個性及行事作風在他的作品上一覽無遺,除了漆畫的創作、剪紙藝術,同時也擅長水墨山水。從研習小篆、魏碑、楷書、草書,汪天亮對往後的書法風格有着莫大的影響,書法沿着西方抽象的藝術,產生韻律性及靈動性,將中華文化的特色帶入現代,讓深沉的大漆藝術披上無與倫比的視覺效果和藝術震撼。
獨特做法 創造個人風格
汪天亮巧妙將自己獨樹一格的書法與漆畫做結合,不論是在作品上豪放地揮灑書法,或是率性地潑灑顏料,鮮明的畫風總讓人很快就能一眼辨識出來,他的作品中除了富有濃厚的中華文化,更具備當代藝術思維,將美感發揮得淋漓盡致。汪天亮的漆畫汲取中西藝術的精髓,點、線、面作爲畫面的構築,而色彩則用簡潔的黑、白、紅和金爲主軸,書法轉化爲抽象的表現形式,豪放不羈的文字線條轉化爲他獨有的符號語言,大漆的大器在汪天亮筆下完美展現。
《紅黑金的奧義書》作品中,彷彿看到了另類的萬花鏡,正是漆畫的萬華鏡,融入了濃厚的中華文化思想,卻不失西方的抽象藝術,以銀箔作爲最後的點睛效果。漆畫一旦經由不斷的打磨,出現不可預知的斑駁色層效果,方能爲作品增添許多風味,而最後拋光的程序,更能使漆畫宛如披上一面幽謐的面紗,令人想要一窺其中。
此外,汪天亮不僅僅在弧度不一的老杉木板上作畫,作品小至木門上,大至棺材,毫無禁忌的態度讓他在大漆藝術裡暢行。汪天亮的創作仍在如火如荼進行中,他所有內心對藝術的澎湃及嚮往,將在未知的作品裡一一展現,持續在漆藝界裡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