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立臨牀創新轉化研究院,將如何推動生物醫藥創新?

9月20日,上海臨牀創新轉化研究院在上海張江宣佈正式成立。上海臨牀創新轉化研究院,全稱爲“上海臨牀創新轉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工商信息顯示,它由上海申康投資有限公司100%控股,上海申康投資有限公司是上海市國資委100%控股的企業。

生物醫藥一直是上海重點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在今年7月,上海市政府在《關於加強本市臨牀研究體系和能力建設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指出,要持續推進臨牀研究成果轉化,支持建立市場化、專業化的醫學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促進高質量科研成果轉化,並探索建立作價投資所形成股權的持股平臺。由此,上海臨牀創新轉化研究院也應運而生。

據開業典禮現場介紹,上海臨牀創新轉化研究院將主要開展兩項工作。一是,促進成果轉化;二是,搭建臨牀研究服務平臺。它的三大板塊業務爲:開展臨牀研究與隊列建設、轉移轉化與投資、人工智能與數據挖掘。

具體而言,在臨牀研究與疾病隊列建設方面,上海臨牀創新轉化研究院將打造由PI(研究者)和PM(項目經理)深度協作、基礎臨研團隊提供全方位支持的服務團隊,圍繞方案設計、臨牀運營、項目管理、數據治理、統計分析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務,提升臨牀研究和疾病隊列建設的效率和能力。

在轉移轉化與投資業務方面,這家機構將以集聚醫療創新資源、轉化科技成果、孵化硬科技企業、培育未來醫療產業爲着力點,並持續探索市級醫院在知識產權許可轉讓、作價入股等方面的可能性,致力於加速實現早期成果產業化。人工智能與數據挖掘業務則包括醫療人工智能技術研發、真實世界數據挖掘賦能商保精算、臨牀專病數據多模態語料建設等方向。

事實上,臨牀創新轉化已是申康開展了多年的工作。在上海當地,醫療衛生行業對於“申康”這一招牌絕不陌生。申康是上海在全國公立醫院改革進程中的標誌性機構。

在2002年,爲了解決市級醫院的改造問題,上海申康投資有限公司由此誕生。2005年,隨着上海市市級醫療機構管辦分離,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在同年9月9日成立,它和申康投資公司實行了“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系。如今,國內醫療機構體系內耳熟能詳的“院長績效考覈”“醫院精細化管理”“醫聯工程”等均是申康首創。

2016年,申康中心在上海市財政支持下就啓動了首輪“臨牀研究三年行動計劃”,至今已開展兩輪。上海市級醫院中,共有611個項目獲立項資助。它們重點聚焦在臨牀急需藥物和臨牀創新藥械、新診療手段等方面。2020年,申康中心內部專門成立了“市級醫院臨牀研究促進發展中心”,以推動37家市級醫院在全國率先成立醫院內的臨牀研究中心。

近些年,在申康的牽線拉橋之下,上海創新的醫藥科技項目涌現,同時包括新藥、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新器械。例如,在新藥方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血液病轉化醫學研究創新團隊研發的創新血友病基因治療項目SRD6016。該項目以2.7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了上海上藥睿爾藥品有限公司,它目前已經在動物模型上完成了治療概念驗證,正處於藥學開發階段。

而在更早,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吳小華教授開展了第一個根據中國患者羣體特徵進行個性化PARP抑制劑起始劑量調整的三期臨牀研究,研究新藥正是再鼎醫藥旗下的則樂(尼拉帕利)。這也說明了申康能夠給產業提供多種多樣的合作方式。

另外,阿斯利康的泰瑞莎(奧希替尼)、勃林格殷格翰的聖利卓/斯全諾(佩索利單抗注射液(靜脈注射製劑/皮下注射製劑))則分別擁有上海市胸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科研力量。前者的研究成果還刊發在了《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在醫療器械和設備方面,“微創系”之中心脈醫療的Castor分支型主動脈覆膜支架是2014上海市生物醫藥領域產業化項目。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上海長海醫院)主要承擔主動脈支架系統臨牀應用應用方面的工作。國產胸腹腔鏡手術機器人——圖邁MT-1000讓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和微創機器人都獲得了上海市科學技術獎,這一項目涉及前列腺癌診斷新方法及精準微治療新技術應用。

美敦力加速構建本土創新生態的代表方案AiBLE數智骨科創新生態則得到了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支持。上海六院於2022年12月底獲批獲批國家骨科醫學中心,該院近些年在持續推動數智賦能骨科。

此外,新材料方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和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合作了蠶絲蛋白鼻假體;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和長春聖博瑪合作了可吸收人工骨。後者屬於“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診斷設備與生物醫用材料”重點專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