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動將廚餘垃圾轉化爲綠色能源
參考消息網5月17日報道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16日報道,隨着中國內地的經濟引擎上海努力減少污染和提高工業效率,該市的主要天然氣供應商申能集團正在建設設施,將堆積如山的餐廚垃圾轉化爲綠色甲醇——碳密集型航運業的替代燃料。
據報道,申能集團副總裁史平洋15日在媒體吹風會上說,能夠利用廚餘垃圾生產7萬至10萬噸綠色甲醇的設施將在2025年底前完工。
他說:“我們希望收集更多餐廚垃圾,以促進這項技術的發展。在上海這樣一座人口稠密的城市,大量餐廚垃圾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以追求更環保的本地經濟。”
綠色甲醇被視爲一種低碳液體燃料,可以廣泛應用於海上運輸。與傳統甲醇不同,它是由可持續生物質或者可再生電力產生的氫和二氧化碳生產的。
分揀出來的廚餘垃圾,在上海也被稱爲溼垃圾,可以轉化爲混合肥料或者油和沼氣等資源,用於工業用途。
據報道,史平洋表示,申能集團每年供應超過100億立方米天然氣,佔全市總量的95%,有着支持這項新技術發展的龐大天然氣基礎設施網絡。
他還說:“通過集中處理(上海)溼垃圾的問題,儲存和物流的成本可控,所以這項技術具有商業可行性。我們有信心以低於國際標準的成本生產綠色甲醇。”
今年3月,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與申能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動綠色能源業務發展,其中包括開拓綠色甲醇和氫氣市場。
申能集團隸屬於上海市政府,其發電量佔全市總量的三分之一。
據報道,作爲內地的商業和金融中心,上海在2011年率先採取行動,科學處理廚餘垃圾,目的是更好地利用資源和減少污染。
當包含溼垃圾時,填埋或焚燒等傳統處理方式效果較差。前者會造成垃圾填埋場的滲濾液(受污染的液體)和甲烷的二次污染,焚燒垃圾則會產生毒素。
2019年7月,上海在中國城市中率先啓動垃圾分類制度。根據該制度,生活垃圾必須分爲四類:溼垃圾、幹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
在中國領導人多次呼籲該國應更有效地管理垃圾之際,上海着手改進垃圾處理方式。
2017年3月,中國政府制定了到2020年形成垃圾分類標準化制度和規定的計劃,目標是包括上海在內的46個城市屆時要回收利用35%以上的生活垃圾。
上海市政府的投資機構也在擴展處理餐廚垃圾的能力。
上海城投位於該市東海岸老港的一處垃圾處理廠正在建設第三期工程,未來每天可處理2000噸餐廚垃圾。上海每天產生約7000噸溼垃圾。(編譯/葛雪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