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秘密成爲質押貸款“新寵”?“知產變資產”面臨操作難題

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郭聰聰 北京報道

近年來,在全國各地,科技企業通過“商業秘密”作爲質押物的貸款實務案例不斷涌現,多家銀行紛紛將商業秘密納入質押物範疇,其中企業最高獲批的授信額度高達1000萬元。

作爲知識產權的客體之一,商業秘密是指不爲公衆所知悉、具有商業價值並經權利人採取相應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經營信息等商業信息‌,這些信息包括設計資料、程序、產品配方、製作工藝、管理訣竅、客戶名單、貨源情報、產銷策略等。

“知產變資產”是金融市場的重要趨勢,商業秘密就是創新變革的映照之一。在多地、多家銀行擴容知識產權質押物範疇的背後,實則是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輕資產、硬科技、缺傳統抵押”這一共性特徵的精準應對與必然選擇。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知識產權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徐美玲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道,商業秘密本身具備可質押性,但作爲一種創新融資模式,商業秘密質押在評估與登記階段面臨着諸多挑戰,同時在質押流程中如何確保商業秘密的安全也成了一大難題。這是由商業秘密的保密性與質權設立的公開性兩者之間的矛盾造成的。

一位資深金融法律專家還告訴記者,因商業秘密無形性、保密性與缺乏流通性等特點,在涉及質押清償的環節中,金融機構如何實現有效受償,也是尚待填補的空白領域。

多地企業憑藉商業秘密成功獲得貸款

近日,專注於心髒植入類醫療器械研發生產的科技型企業——嘉齊揚帆公司,憑藉其商業秘密的質押,成功獲得了120萬元的貸款。當公司在研發的關鍵階段遭遇資金瓶頸時,武漢礄口區市場監管局及時伸出援手,針對企業的困境,創新性地提出了商業秘密質押的融資方案。經過銀行的全面評估與審覈,嘉齊揚帆最終從交通銀行獲得了這筆信用貸款,這也成爲了湖北武漢首筆以商業秘密作爲質押物落地的貸款。

無獨有偶,此前已有多地涌現了憑藉商業秘密質押獲貸的成功案例。

2024年,浙江錦佳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憑藉其商業秘密,成功從興業銀行獲取了高達1000萬元的銀行授信額度;2023年,宜昌利民管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以“數控雙金屬旋壓複合生產線”這一商業秘密作爲質押,順利從三峽農商行伍家支行獲得了100萬元的貸款;此外,福茶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也通過數據資產融資的方式,成功從福建海峽銀行取得了1000萬元的授信額度……

華北某商業銀行信貸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實際操作中,部分銀行將商業秘密質押貸款視作信用貸款的一種,主要依據貸款企業自身的信用狀況來進行評估。本報記者致電交通銀行礄口支行獲悉,嘉齊揚帆所獲得的貸款正是交通銀行的標準化信用貸款之一。

徐美玲指出,當前國內商業秘密質押貸款多數以信用貸款的形式存在,銀行在審批無形抵質押物貸款時,核心關注點依然是企業自身的信用資質。若銀行專門設立了“商業秘密”這一押品類別,在實際業務操作中,通常會按照知識產權的處理方式來對待;並且,若主要擔保形式爲信用擔保,那麼“商業秘密”便無需經歷繁瑣的認定與評估流程。

在知識產權質押物範疇持續擴容的背後,是不斷推動“知產”向“資產”轉身,其背後主要原因可概括爲以下三點:

一是國家的政策支持。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佈《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提出了建立規範有序、充滿活力的市場化運營機制,積極穩妥發展知識產權金融,健全知識產權質押信息平臺,鼓勵開展各類知識產權混合質押和保險,規範探索知識產權融資模式創新等措施。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浙江、深圳、湖北、上海等地陸續也出臺有關商業秘密保護管理與服務的地方標準,在加強商業秘密的保護力度、提高企業的商業秘密保護能力的同時,也爲金融機構積極參與知識產權融資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是我國國內發明專利數量及資產的不斷攀升。截至2023年底,我國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01.5萬件,成爲世界上首個突破400萬件的國家。其中,高價值發明專利佔比達到四成以上,我國已成爲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憑藉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也已成爲中小企業融資新渠道。

三是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金融機構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爲擁有優質知識產權的企業提供了多樣化的融資渠道,有效促進了知識產權的商業化運用。在上述商業秘密成功作爲質押物獲得貸款的案例中,多家銀行就已經走在了前列,積極探索多樣化的知識產權質押物品。爲有效把控金融風險,金融機構會對知識產權做出綜合評估。

北京某銀行科技金融部人士曾向記者透露,銀行在評估知識產權價值時,還會考量知識產權估值在申請公司總資產中的佔比情況,以及質押知識產權所具備的獨創性和先進性。

在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企業知識產權資產攀升以及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之下,我國多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額在快速增長。比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規模連續4年位居全國第一的浙江省,在2024年上半年,全省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就高達1373.19億元。

商業秘密作爲質押物,面臨評估、登記與保護的難題

徐美玲告訴記者,作爲一種新興的質押方式,商業秘密質押過程中還存在着評估、登記與保護等操作性難題。

她介紹道,知識產權的財產價值並非直觀可見,而是需要通過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機構對其進行價值評估後確定,常用的評估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市場法”和“收益法”,但使用這三種方法對商業秘密進行評估均存在一定缺陷,這也令銀行在面對商業秘密質押融資時保持謹慎態度。

在談及商業秘密的評估作價流程時,徐美玲提到,與一般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類似,商業秘密質押融資主要包括提交申請、評估作價、銀行審覈、簽訂合同、質權登記、放款等主要步驟,其中值得強調的是,商業秘密質押的設立也應該由當事人訂立書面合同並進行一定的公示。

此外,作爲需登記方生效的質押權,商業秘密質押還面臨着登記管理機關缺失的操作難題。

徐美玲直言:“我國目前尚無統一的財產質押登記機關,而是由衆多登記機關分別履行相應職能。在知識產權領域,根據知識產權類型的不同分別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版權局、商標局負責質押登記。由於法律法規及部門規章均未明確規定商業秘密質押的登記機關,導致商業秘密的質押登記處於無專門獨立機關管理的狀態,在實踐中難以很好的操作。”

在質押過程中,商業秘密還會面臨泄漏的風險。

據已經開啓商業秘密質押探索的武漢市場監管介紹,目前商業秘密質押主要存在兩種形式。一種是企業與金融機構直接對接,不引入第三方,以降低商業秘密泄露的風險。另一種是利用區塊鏈技術,無需中心化機構進行管理和控制的特點,在不泄密的前提下,實現商業秘密的確權、原始性認定及保密措施留痕,爲商業秘密打上“時間戳”。金融機構則通過調查企業經營狀況,根據商業秘密給企業帶來的收益等確定貸款金額。

徐美玲指出,質押過程中,評估機構、公證機構、政府部門以及法律顧問等第三方主體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因此,確保這些多方主體明確並履行其保密義務顯得極爲重要。

除質押操作仍面臨重重挑戰之外,商業秘密的清償問題同樣亟待解決。一位資深金融律師向記者透露,當前,關於商業秘密如何質押登記與實現的具體規範尚處於空白狀態。鑑於商業秘密的無形性、高度保密性以及缺乏流通性的特點,一旦進入質押清償環節,金融機構如何有效實現其受償權益,無疑成爲了一個棘手且複雜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