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奧運金牌榜帶來的思考將持續迴盪
來源:環球時報
巴黎奧運會於當地時間8月11日落下帷幕,中國體育代表團勇奪40枚金牌、27枚銀牌、24枚銅牌,創造境外參賽最好成績,實現了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中美繼東京奧運會之後,再次出現直到最後一個比賽日纔在金牌榜上確定名次的膠着局面。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稱“中國成爲美國隊最大的奧運對手”。哈佛大學教授、“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則在他新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感嘆,“一個本世紀初我們在後視鏡裡都看不見的國家”,如今不僅在奧運賽場上成長爲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也在經濟、科技、軍事等幾乎所有其他領域迅速崛起,“與我們並駕齊驅,某些時候甚至跑到了前面”。
美國輿論會產生這樣的感慨並不奇怪。40年前的洛杉磯奧運會,當時世界還籠罩在“冷戰”的陰影當中,蘇聯等16個國家缺席,美國隊在獎牌榜上一騎絕塵,83塊金牌是排名第二的羅馬尼亞的4倍,獎牌數是羅馬尼亞的3倍還多。那也是中國代表團在重返奧運大家庭後參與的首屆奧運會,獲得包括15塊金牌在內的32塊獎牌,名列金牌榜第四。而到本屆巴黎奧運會,有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獲得金牌,9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獎牌。競技體育的全球化潮流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因此不能孤立地看待中美兩國奧運成績的變化,這一變化本身就是不可抗拒的歷史大勢的一種反映。
“堅持拿道德的金牌、風格的金牌、乾淨的金牌”,巴黎奧運會,中國健兒在許多項目上取得了歷史性突破。比如,奪得花樣游泳雙人項目首個冠軍的王柳懿/王芊懿組合,在比賽中運用了大量中國美學“國風”元素,中國隊主教練張曉歡說,我們追求的目標並不僅僅是最高領獎臺,而且要“驚豔全場”,讓不同文化背景的裁判都能“接受我們的音樂和動作編排”。在藝術體操賽場上,意大利隊印象派畫風的參賽服、保加利亞隊“玫瑰之國”的參賽服,同樣帶着鮮明文化色彩和地域風情,奧運會的意義在這一刻超越了你輸我贏,成爲各國文明互鑑的絕佳舞臺。從美國媒體賽後的不吝讚美,包括美聯社對中國花遊“這不僅是中國隊的突破,更是這項運動的突破”的評價,都證明了這種交流互鑑的寶貴价值。
中國運動員到奧運賽場上當然是追求好成績的,但這並非中國帶給奧運以及全球體育發展的全部。鄭欽文奪冠後,國際女子網球協會第一時間發出賀電,他們同樣在期盼這樣一位中國明星。近年來中國網球運動發展很猛,在網球場數量上已經位居全球第二,這塊金牌毫無疑問將成爲新的助推器。乒乓球運動最早在英國誕生,卻在中國煥發出巨大生機,由於不少國家的高水平運動員都來中國聯賽提升技藝,普通話幾乎成了球員們的“官方語言”。國際上很多練乒乓的小球員都視中國隊員爲偶像。馬拉松比賽中,領跑的運動員能帶動其他運動員加快速度一起衝刺終點。中國不迴避競爭,但同樣重視合作與貢獻,重視通過自身發展和表現,踐行“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運格言,同世界各國各地區運動員公平競爭、友好交流,增長了技能、增進了友誼,讓奧運會成爲相互交流共同發展的橋樑。
中美在奧運金牌以及全球更多的“榜單”上處於前二的位置,這樣的格局未來可能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體育領域同樣不應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中美如何處理好彼此的關係,是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大事。還是那句話,中國不迴避競爭,但必須是良性的、守規則的競爭,這樣的競爭可以相互促進,共同做大蛋糕,而不能是惡性的甚至追求拼個你死我活的零和競爭。奧運賽場上衝刺金牌的瞬間競爭何等激烈,但如果誰要試圖破壞規則向對手使絆子、砸場子,使用包括政治和輿論手段在內的盤外招,那就要受到所有人的唾棄,被“逐出賽場”。巴黎奧運賽場的發令槍雖然逐漸遠去,但它給世界帶來的思考卻將持續迴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