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從楊蘇會看中國的和平角色
旺報社評
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與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在羅馬舉行了長達7小時的會談,根據雙方各自發表的新聞通稿,可以看到中美不但在烏克蘭問題上難有交集,更在臺海情勢的各自表述中嗅到火藥味。但是,對話總比對抗好,北京與美、歐、俄均維持高層管道,這就給大陸發揮建設性的角色留出空間。
溝通充足互信薄弱
此次楊蘇會是去年11月拜習會後,中美首次舉行的高層面對面會晤,原本美方希望今年1月在羅馬舉行,但因北京不滿冬奧前美方政治姿態而作罷,這一拖就到了3月,剛好趕上俄烏戰爭爆發。所以,楊蘇羅馬會談的主題應是中美關係,以及如何落實去年底拜習會的共識,烏克蘭問題雖是熱點,卻非重點。
從中美關係的大架構看,此次楊蘇會並非毫無成果,因爲雙方都強調了保持溝通對話的重要,這也是北京和華府的唯一交集。有媒體披露,楊潔篪和蘇利文曾進行一對一的溝通,想必雙方再次交換和確認了彼此的底線、訴求和重要情資。不過,無論是楊潔篪對美方「不要在危險道路上愈走愈遠」的警告,還是美方在會前釋出「中國向俄羅斯提供經援及軍援」的消息,都顯出此次會談氣氛之緊繃。
「溝通充足、互信薄弱」應該是當前中美政治關係的現狀。一方面,北京與華府在元首、外交、軍事、國安、經貿等不同溝通管道均運作暢通,近期美國駐北京大使伯恩斯正式履新、大陸新任駐美大使秦剛與美方各界互動熱絡,也可以看出中美都願意加強交流理解。但另一方面,中美經貿談判仍然卡關,未能有所突破,雙方都還在概括承受川普時代貿易戰的高昂成本,就反映出中美政治互信不足的外溢效應。
俄烏戰爭爆發後,美方披露曾透過多個管道向北京釋放俄羅斯總統普丁有意動武情資,已被陸方駁斥。無論上述情況是否屬實,都折射出中美互信嚴重缺失的事實。更棘手的是,北京雖然基於地緣戰略、意識形態、傳統友誼等採取親俄路線,但在俄羅斯與西方全面決裂,美歐對俄製裁已經打擊到大陸經濟、金融的情形下,北京高層陷入左右爲難的境地。
受到俄烏戰爭的骨牌效應,在美上市的中概股3月以來市值蒸發逾2兆人民幣,以陸資企業爲主的港股也在1個月內從25000點直瀉至19000點,再加上大陸疫情反彈,上海、深圳兩大經濟動脈再次「封城」,今年大陸經濟能否維持穩定成長,已然變成影響中共二十大成敗的關鍵。
對比美國煽風點火
從北京的角度思考,穩定、友好的俄羅斯有利於穩住大陸北疆戰略情勢,從而根本上鞏固政權穩定,這是顛簸不破的歷史經驗。但現階段大陸的核心國家利益也相當明確,那就是「外部環境和平、內部穩定發展」,唯如此才能保證中共黨政領導制度的運轉。北京應深知這個道理,如果完全對俄予取予求,而無視大陸與西方之間更加廣泛的經貿聯繫,恐葬送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因此,近期北京對俄烏衝突的態度,短期內的確是兩頭得罪,但若能把握時機,化被動爲主動,仍有可能走出一條新路。
楊潔篪和大陸外交部長王毅近期都表態,願意爲俄烏勸和促談、止戰止亂髮揮建設性作用。北京應憑藉自身較爲超然的角色,扮演俄羅斯、烏克蘭與西方之間僵局的「解局者」和「斡旋人」。俄烏戰爭爆發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先與普丁通話,後與法、德領導人視訊會談,並與歐盟領導人對話,這些跡象都說明中俄、中歐之間具有互信基礎。因此,北京一方面應該尋求西方暫停對俄製裁與俄羅斯停止軍事活動的「止損點」,提出具體的政治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應同時發揮對俄、烏兩國高層的影響力,促使雙方對話談判、達成和平協議。
大陸處於艱難、尷尬的國際環境,也影響到內部經濟發展與穩定。但只要站穩核心利益,爲調停俄烏衝突、重塑歐洲安全互信積極努力,就可以與美方煽風點火的國際形象產生鮮明對比。國際環境變了,大陸也強了,在強大國力基礎上,扮演促進世界和平角色,是中國的歷史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