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飯菜放涼後再入冰箱更省電?得不償失

最近,上海酷熱升級。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從本週四至週六,上海最高溫接近或超過39℃;加上空氣溼度較大,體感溫度可能達到40℃以上。

高溫下,冰箱的作用越發顯現,但冰箱不是“保險箱”,什麼都往裡面“冰一冰”,反而可能增加夏季的食品安全風險。寶山區食品藥品安全企業科普站負責人楊麗介紹,在實際生活中,最常見的冰箱使用誤區有四個。

第一個誤區是認爲食物放入冰箱後,就不會變質。

冰箱沒有滅菌功能,只是在較低的溫度環境下,多數微生物處於休眠狀態。尤其要注意的是,冰箱裡有“嗜冷菌”,能在低溫環境中保持生長和繁殖。如果吃了被嗜冷菌污染的食物,可不僅僅出現上吐下瀉那麼簡單。簡單來說,嗜冷菌是耐低溫細菌的總稱,以耶爾森菌、李斯特菌爲代表。其中,耶爾森菌可引起急性胃腸炎和菌血症;李斯特菌感染後易引發頭疼、發熱等症狀,嚴重時可引發敗血症、腦膜炎。

所以,千萬不要以爲將食物放進冰箱後就能隔絕病毒、細菌,即便把食物放入冰箱,時間也不宜過久,建議儘快吃完。在生活中,更要注意適度採購食材、烹飪菜餚,養成食用新鮮食物的習慣;並且定期對冰箱進行清潔。

第二個誤區是食物不進行包裝直接放入冰箱。

在生活中,不少消費者會在剩飯剩菜上加保鮮膜後放入冰箱,卻忽略了對雞蛋、蔬菜等生鮮食品進行包裝。其實,雞蛋、蔬菜等都帶有細菌,沒有包裝放入冰箱,容易污染其他食物;如果冰箱裡還有沒密封的飯菜、開封過的牛奶等飲料或是切開的水果等,更容易增加安全風險。

爲了避免交叉污染,消費者可以根據不同食材,選擇不同的包裝方式,包括使用保鮮膜、保鮮袋、密封盒等。這樣既能有效防止細菌進入食物,又能隔離異味。

第三個誤區是食物不分類,一股腦兒都放進冷藏室、冷凍室。

冰箱與砧板一樣,同樣講究生熟、葷素分開,不混放。如果冰箱空間有限,建議將葷素分層、分區存放。

比如,對冷藏室而言,可以素食放上層,葷食、有湯汁的食物放下層。生的果蔬類一般放在冰箱的冷藏小抽屜裡,食用前記得清洗或去皮。

對冷凍室而言,夏季尤其要注意將生食與冷飲分別包裝、分區存放。冷飲不可能加熱滅菌,一旦被生食上的細菌污染,安全隱患不小。

第四個誤區是等熱飯菜放涼了之後才放入冰箱。

很多人覺得,這麼做能省電,還能避免溫度較高的食物影響冰箱製冷效果、導致冰箱故障。殊不知,這麼做得不償失。

食物在降溫過程中,細菌逐步滋生,並隨着溫度下降,滋生速度越來越快。如果不及時冷藏保存,食物在室溫或高溫環境中,很容易變質。所以,熱飯菜不要等到放涼後再冷藏,而是及時用容器盛裝好,放入冰箱。這些飯菜產生的熱量並不會增加太多的製冷負擔,飯菜卻能因早早進入低溫環境而延緩細菌繁殖。

需要提醒的是,即便是放在冰箱裡的飯菜,仍要儘快食用。尤其是剩飯菜、開封過的飲料、切開的水果、散裝豆腐等,應在24小時內食用完畢;其中,飯菜、豆腐等在食用前都建議充分加熱。

本報記者 任翀

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