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播6集被叫停,30年前這部神劇,說透了中國三代人的命運

一個重要的事!微信又又又更新了,如果沒加星標的話可能就看不到我們了

請務必點擊上方藍字【京城圈兒】→右上角菜單【···】→設爲星標★

第一時間接受推送消息~

本文授權轉載自 “宅總有理 ”

(ID:zmrben115)

1993年是個神奇年份。無論經濟還是文藝上,咱們這兒都出了諸多豪傑。當然這還是因爲頭一年,老人去南方溜達了一轉。讀過《鄧小平時代》的都知道,老人爲什麼非要去南方。

於是乎,歷史轟隆隆轉折了。

那年很多事都是日後人們津津樂道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被寫進憲法,榮毅仁當了國家副主席,北大的校園牆被推倒,外面搞起商業街,俞敏洪想必沒少在那一帶貼小廣告。另外,《霸王別姬》上映了,《陽燦》、《活着》正在拍,《北京人在紐約》火得一塌糊塗,《東方時空》拉起了一支熱血隊伍……太多了,就不一一數了。總之,那是一個時代和另一個時代交棒的日子。

也就在那年,中國工人運動學院的校園演播室裡,有人搭出三面牆,把一家人的客廳、廚房、飯廳,赤裸裸地呈現在了現場觀衆面前。觀衆都是學生,他們邊看邊樂。拍攝時,連他們的笑聲都被收了進去。這在我國電視劇歷史上是頭一回。坐現場控制檯的大白胖子叫英達,這劇叫《我愛我家》。

之前我們提到過《我愛我家》,但沒展開講。今天就聊聊它的故事。《我家》的拍攝起因,也是老段子了。英達在美留學時,看了《考斯比秀》的拍攝,回國後告訴他爸英若誠,準備介紹進來。王朔和馮小剛搞《編輯部的故事》時,他覺得現場可以加笑聲,因爲那是個單元劇。但操作起來很麻煩,就算了。英達後來說,也是有私心,想把這東西留給自己。

「賈家人和二混子」

1992年底,《愛你沒商量》遭遇市場差評後,英達拉着王朔聊劇本,設計了一個老幹部家庭,家中一兒一女,女兒找了個倒插門的南方女婿,生了個女兒。設定好後,又去找大堂弟英壯。在北大讀心理系時,英達創辦話劇社,英壯也是其中骨幹,後來好像還繼承了社長的寶座。英壯能演,英達還捧過他,說中國以後要出兩個偉大演員,一個是他發小姜文,一個是英壯。

英壯當時經濟上困難。英達說你來,我給你高薪。英壯問現在隊伍有幾個人啊,英達說四個。英壯又問算不算我?英達說,算,剩下的我、王朔和宋丹丹。英達心說那叫四個嗎?那不就王朔一個嗎?不過錢多,還是去了。

1993年初,英達拉王朔去長春找投資。東北人民豪放啊,談事兒都在酒桌上。一次王朔醉意朦朧,說這劇可以叫《我愛我家》。英達覺得很彆扭,不通順,怎麼也該叫《我愛我的家》啊。王朔說你就用這個吧。我估計也不是江湖上吹得王老師多會起名字,主要寫《空中小姐》《浮出海面》《動物兇猛》《無人喝彩》《永失我愛》《人莫予毒》的他對四個字的題目情有獨鍾。

不久,錢找來了。其中一個投資人馬景全,還是英達的遠房親戚,另一個堂弟英寧的舅舅。自然而然,英寧也跟着去了。回北京不久,英達就和英壯進了西山一家招待所,準備迎接王老師,一起創造歷史。王朔說你們先寫,我等會兒。兄弟倆在西山憋了一個月也沒憋出多少東西,有時候一天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這玩意兒中國沒有過,誰也不知道它到底該寫成什麼樣。

痛苦之中,英達趕忙去請神。結果王老師躲到海南去了,說我不行了,最近寫噁心了,給你介紹個人吧,他肯定能寫。英達問,誰呀。

大神樑左,就這麼登場了。

「英達和樑左」

英達認識樑左,其實比王朔早。當年北大話劇社有個特水靈的姑娘,可耐可耐,人見人愛。英達也饞過。一打聽,名花有主了,是個叫樑左的師兄。據說才華橫溢。後來見到此君,英達很爲姑娘可惜,怎麼長這樣啊?

樑左的才華那是有家承的。他爸範榮康是《人民日報》副總編,1988年爲崔健正名的稿子,就是他爸擬定的。他媽諶容寫《人到中年》,曾獲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樑左也寫小說,對自己要求很高,向《紅樓夢》看齊。

1986年,姜昆去他家串門,看到他的《虎口遐想》,覺得有意思,讓他改成了相聲,上了春晚。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樑左成了我國最牛的相聲創作者。但他主要抱負還是在小說上。電視劇也行,就當練手吧。到西山後,樑左先把人物設定給改了。女兒改成兒媳婦,女婿改成大兒子,增加二兒子和小女兒。

明白人都知道。這不就是樑左家裡的配置麼?他爸範榮康,這是地下工作時期的假名,後來再沒改過。他是大兒子,二兒子是樑天,三女兒是又一個北大中文系的樑歡。於是乎,劇裡面,老幹部賈敬賢,一直叫傅明,二兒子賈志新,直接爲樑天量身定製。這麼改的一大優勢,是充分發揮京味文學特長,把北京話用到極致。之前那個倒插門南方女婿的設定,怎麼寫怎麼彆扭。

「文老師這派頭您看像誰」

據英壯回憶,當時他們住西山WG期間關押某ZZ派的地方,樑左單獨要了一間房,很快進入狀態。由於誰也不知道情景喜劇該怎麼寫,樑左把自己的兩篇小說《捕鼠記》和《偵破愛情》拿出來,改成了劇本。樑左這一來,效率嘩嘩就上去了。英達、英壯住隔壁,兩人主要負責出梗概、出樑子,寫得差不多了,再拿給樑左潤色、加包袱。樑左自然而然成了文學統籌。

有了主心骨,英壯任督二脈也通了。他講故事能力不弱,宋丹丹和黃宏的小品《手拉手》就是他構思的。他和英達翻雜誌時,看見一個人說自己能把水變油,一聽就是胡扯。哥倆就決定寫一集,埋汰一下這人。英壯又想到家對面信訪辦老太太給他講的笑料,兩個點子結合起來,塑造出了“二混子”季春生。

寫的時候,英壯就想好要讓葛優來演,說你無論任何要把葛給找來。

那一集叫《不速之客》,多年後隨着葛大爺的表情包走紅,在網絡上廣爲流傳。英達覺得這集最可樂,所以帶着它去找了人藝的演員,朱旭。

朱旭老爺子是英達心目中演傅明的最佳人選。朱旭看了劇本,很喜歡,但最後檔期沒調過來,老爺子演《心香》去了。隨後,英若誠向英達推薦了中央實驗話劇院的副院長,文興宇。也是之前《愛你沒商量》的表演指導。因爲自身條件,文老師演戲機會不多,早早當了話劇院的導演,搞過一些先鋒戲。

定下他演傅明後,他找了好久感覺。“文氏腔”也是邊演邊摸索出來的。細心的觀衆會發現,有幾集,文老師沒用那種腔調念詞兒。因爲那是最早拍的。此外,當時文興宇才50來歲,比傅明小多了。退休老幹部的狀態,純粹是演出來的。後來有人問英達誰演得最好,英達總說是文興宇。

宋丹丹演和平,樑天演賈志新,這是一早就定好了的。樑天在家裡,也是個特殊存在。他爸、媽、哥、妹,全是文化人,大才,就他從小不愛學習,老跟衚衕串子一起玩,沾染了一身市井氣。偏偏當兵回來後,他又醉心演戲。這些前傳,我在那篇「反動電影」裡面講過,在此不再贅述。估計樑左也是想推他一把,賈志新身上很多臭毛病,都是特意爲他設計的。

果然,這成了樑天演的一系列混混角色裡的集大成之作。

「可以說是樑天的巔峰了」

然後是賈志國。英達也早想好了,人藝的,演過《譁變》的楊立新。這話劇是英若誠介紹到國內的,楊立新在裡面演一個精神病大夫,爲此還專門去安定醫院體驗過生活。英達塞給他劇本時,他很不自信,聽說是喜劇,自己沒演過啊。英達說我看過《譁變》,相信你能行。楊立新回家,晚上躺牀上看劇本,看得嘎嘎直樂,停不下來。他老婆煩死了,給他攆到了衛生間裡。

楊立新在衛生間笑了大半天,欣然成爲了賈志國。爲了塑造好這個有點呆板又有點小心思的知識分子,他特意給自己搞了一副大黑框眼鏡。這眼鏡一戴上,人物立馬就對了,跟樑天那小眯縫眼兒形成了鮮明對比。

爲了找賈圓圓,劇組着實花了點功夫。跑遍了北京各大少年宮後,選了三個小女孩兒,試《女兒要遠航》那集。本沒想去東城區,是英達小時候在那兒混過,就說去瞅一眼。然後才遇到了關凌。關凌人小鬼大,見英達時握手說,我看過你演的《愛你沒商量》,演得還行。關凌7歲就在少年宮學表演,上過不少雜誌封面,還在《藍風箏》裡露過臉。那句話給英達留下了深刻印象。

對了,還有一個小女兒,賈小凡。這也是一早想好了的,當時挺有名的趙明明。她那時還是英家未過門的媳婦。要娶她那人,就是英寧。

最後是小保姆張鳳姑。演她的是童星沈暢,頭一年,沈暢演《女大學生之死》分外出彩,被保送到南開大學。她也是一邊讀書,一邊演戲的。

賈府這一大家子人,就這麼湊齊了。

「多年後,和平也成了表情包」

劇本、演員有了,還需要幾個關鍵幕後。首先就是那景兒,這一大家人的活動,都落實在這景裡,還得打破第四面牆。聽上去像話劇,又不是話劇。

景要逼真,要親切,要有足夠的說服力。

爲此,英達專門找到了空政話劇團的戴延年。戴老師給名劇《皇城根兒》做過美術設計。爲了佈置賈家,從舊貨市場淘了一堆老物件,準確還原了一個老幹部家庭的模樣。客廳裡不少擺件,都是那個年代許多家庭常用的,使觀衆一看就覺得像自己家。有的細節,又做得很細。

比如家裡那張地圖,上面很多劃線,表明那是老傅當年行軍打仗走過的地方。掛在客廳裡那張“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是戴老師專門找書法家王秉新寫的。志國跟和平那張結婚照,是他親手製作的。上面印有“大北照相館”的字樣和拍照時間,是戴延年一筆一劃描出來的。只有老傅臥室裡那張夫妻合影是現成的,那是文興宇老師和他愛人張克境的合照。

室內的景有了,還得找室外。這個任務,落到了攝像師王小京的身上。王老師也不是一般人,他有個很有名的爸爸,拍《紅樓夢》的王扶林。王小京跟英達是同學,畢業後當助教,幹半年就離職,自學攝像混進了影視圈。

爲了找賈家的外景,他跑遍了鐵道部、財政部、廣電部的宿舍樓,最後定下了國務院的宿舍做了外景。爲配合劇情變化,王小京要在不同天氣、不同時段取景。有時拍夜景,還得上樓麻煩一下住戶,讓他們配合開個燈。

多年後,不少觀衆考證出賈家的所在地,跑到那裡去打卡。

「注意牆上的照片」

爲了播出時更具感染力,英達還特意找到了之前在《圍城》劇組認識的作曲,關峽。關峽是中央音樂學院畢業的,給著名兒童劇《小龍人》寫過音樂,80後們的回憶《我是一隻小青龍》,就是他給譜曲的。跟英達交流後,寫出《會飛的心》、《你是我的家》兩首主題曲。關峽還特意找了個大腕來填詞。

誰呢?甲丁。

當年第二屆百大歌星聯唱,王菲她媽就是找他給王菲加塞上臺的。

景兒有了,聲兒也有了。還缺什麼?客串。

要說起《我愛我家》的客串名單,那可是一大羣牛逼閃閃的人物。從老藝術家到當紅小生,從當年的頂流到日後的戲骨,全都收錄其中。詳情下文再說。這裡只說找的第一個人。那是賈小凡扮演者趙明明從《京都紀事》劇組拉來的劉威。彼時,趙明明兩個劇組跨戲。一個電話,劉威就來了。

劉威老師當初已經演完了《唐明皇》。這劇是1993年在央視播的。到了《我愛我家》裡面,他成了賈小凡的大學老師。

對了,劇組裡負責找客串演員的,是副導演林叢。在《愛你沒商量》劇組,林叢就是導演助理。她也不是一般人,人藝大導演林兆華的女兒。

多年以後,她還拍出了另一部現象級情景喜劇,《家有兒女》。

「林叢演的花癡女」

1993年7月7日,《我愛我家》正式開機。那天是英達的生日。

最先拍的是《在那遙遠的地方》,主要是劇本最成熟,改編自樑左小說。另外文興宇很久沒演戲了,需要找點感覺。就先讓楊立新、宋丹丹這兩位成熟的演員多演,拍他倆戲份多的。結果楊立新也有點不適應。雖然有觀衆,像話劇。但還得照顧攝像機,走位不能亂來。樑左的劇本,臺詞量又巨大,一集居然多達五六千字,啪啪啪講個不停。腦子、嘴巴、腿,都要動。

那集定下的客串是劉威,人家都來了,所以也得先拍。打那時起,劇組制定了拍攝進度。一天時間排練,一天時間錄備播帶,一天時間帶着觀衆實拍。隨着慢慢磨合,熟悉了樑左抖包袱的節奏,幾位主演在一起,越來越像一家人。

看過《我愛我家》的觀衆,想必對拍攝花絮記憶猶新。通過那些片段,能看出這是一個多麼歡樂的劇組。英壯回憶說,對那時最深的印象,就是親密,沒什麼腕兒不腕兒的,拍的時候樂,拍完了大家也老愛互相開玩笑。

宋丹丹經常在劇組說的段子是:

“你說我們做女演員的容易嗎?白天在劇組演戲,晚上還得陪導演睡覺。”

全劇120集拍攝,出過不少有意思的事。比如沈暢演的小保姆,那一口方言,其實是英達的發明。最早沈暢找了個重慶人學四川話,一上臺,說詞兒,觀衆都不樂。搞得沈暢壓力極大。後來有人跟英達反應,根本聽不懂。英達這才自己發明了一種大家能聽明白的“英式四川話”。

「左邊這位,認識嗎?」

細心的觀衆會發現,圓圓和保姆,越到後面越胖。這都是樑天拉下來的贊助給鬧的。他拉來的是八喜冰淇淋,不給錢,只贊助冰淇淋。這在當時是高檔貨,但劇組大人很少吃,都送給關凌、沈暢了。四十集吃下來,不胖纔怪。後來關凌還埋怨,本來我瘦得跟林黛玉似的,一胖再沒回去過。

八喜冰淇淋的廣告植入,出現在了“燕紅咖啡廳”的冰櫃上。演燕紅那會兒,蔡明已是一線大咖。英達怕請不來,就讓她和謝園來當觀衆,看的是哪一集呢?就是二混子季春生,給蔡明看得笑死了,當場表示必須來演一個。

謝園是樑天鐵瓷,自然要支持,演了《雙鬼拍門》裡的寶財哥。

爲了喜劇效果,謝園專門爲自己設計了一口蹩腳的陝西方言。

多年後在網絡上掀起表情包熱潮的葛優,那是英達和樑天親自去堵的門。當時葛優正在演《活着》,沒檔期。聽說他中途回京,哥倆老早就蹲守門口,無論如何要他演二混子。葛優沒法拒絕,因爲英達於他有“恩”。

1989年,倆人一起拍《黃河謠》,英達是副導演,葛優演土匪,住一個房間,成了特別交心的朋友。葛優還教英達喝酒呢。次年,黃蜀芹拍《圍城》,英達被介紹進去演趙辛楣,趕忙把葛優介紹進組,演了李梅亭。

事實證明,二混子非葛優莫屬。日後無數表情包,也足以證明葛大爺的實力。

除了《不速之客》裡“伸手不見六指的夜晚”,被無數家迷津津樂道的,還有和平她媽那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呣們呣們呣們!”。這是整部劇最經典的臺詞之一。扮演和平她媽的,是《渴望》裡演劉慧芳母親的韓影。被請到劇組後,韓老師看完樑左的劇本,頭都大了,背得覺都睡不着。拍到第三天,實在堅持不下去,吃了兩片安眠藥,這才奉獻了一次精彩演出。

寫劇本時,並沒考慮好讓韓影來演。劇中,韓老師對宋丹丹說,要看《渴望》,宋丹丹說,全是《愛你沒商量》。這純屬現場砸掛,現加的包袱。

「韓影老師,絕了」

《我愛我家》有諸多精彩,也有不小的遺憾。賈圓圓《心中的明星》那集,本來是可以請張國榮到現場的,最終沒去成。據英達說,他拍《霸王別姬》時,就跟張國榮談好了,說幾月幾號在北京,一定要來。英達怕張國榮到時候來不了,弄了個備用方案,找李耕演了張的經紀人。

拍的那幾天,果然沒聯繫上。宋丹丹抽空出去走穴去了。等老婆走了,英達纔想起張國榮要參加“英皇金融杯”歌手比賽,做評委。晚上跑去保利大廈,人在。問能不能去,張說可以,就今晚。可宋丹丹回不來。就這麼錯過了。

不過那次比賽,出了個歌手戴嬈,被英達借去,唱了主題曲。

從張國榮那邊撈走個女歌手,英達也給張國榮幫了一回忙。

《霸王別姬》裡,給程蝶衣配音的人,就是他給推薦過去的楊立新。

《我愛我家》最早只准備拍四十集。四十集拍完,英達已做好了“犧牲”準備。他以爲這劇能播就不錯了,不指望大火,算是給後來人趟條路吧。樣片拿給央視和北京臺。央視審完,覺得不能播。北京見狀,也就撤了。最後鳳凰衛視中文臺首播,內地呢,首播賣給河北經濟臺一個地方臺。

據說北京臺曾嘗試播過6集,很快收到羣衆反對意見,又給撤了,沒敢繼續往下放。那陣兒王朔還牽頭做一個評選活動,《我愛我家》竟被選爲“最差電視劇”,連帶宋丹丹被評爲“最差演員”。簡直離譜。

可這劇在河北地方臺和鳳凰衛視,觀衆們看得都樂瘋了。

還是首都人民政治覺悟高啊。

鳳凰衛視喜歡,支持英達。投資人也覺得不拍可惜了,繼續加錢。就這麼着,纔有了後來的八十集。然而,沈暢不能再請假了,得去讀大學。樑天呢,趕着市場熱創業,拉上謝園、葛優,組建了好來西影視公司。兩個主角走了,劇情上,只能讓他們下海南。現實裡,再找演員來填補。

演小凡的趙明明之所以走,是覺得這路戲跟自己不適合。

「不知是誰心裡的白月光」

演第二個小保姆的李蘊橋,是林叢的愛人推薦的。李蘊橋在黑龍江臺做過兒童節目主持人,經人介紹去演《梅花三弄》,認識了導演郭偉軍。這郭偉軍,就是林叢的愛人。進組之後,爲了讓自己變得土裡土氣,李蘊橋一天吃六頓飯,化妝越化越醜,還“犧牲”了兩條大辮子。

小保姆好解決,直接換就行。麻煩是賈志新,這個角色特點太強,又是給樑天量身定製的。爲了頂他的坑,劇組只好設定了賈凡凡的男友孟昭陽,把他寫得跟賈志新一樣不着四六。這個角色,英達本來找的許亞軍,也就是日後《人民的名義》裡祁同偉的扮演者。許有私事,來不了。思來想去,英達讓張永強頂上。此君也是人藝的,跟宋丹丹合作過《上帝的寵兒》。

事後證明,孟昭陽這個角色,是無奈爲之,成了劇中最不討好的一個人。後來英達說,這跟張永強表演無關,主要還是人物設計上只能那樣了。

要我說,主要是樑天演賈志新演得太好、太深入人心,換誰來都不行。

倆演員選好後,英壯後八十集做了製片主任,爲緩解樑左的壓力,劇組到處招編劇、找樑子。一個故事梗概,給100元,初稿過關給200,定稿再給200。這一招,真招來一羣有才華的年輕人。其中兩個,日後還成了行業大咖。

一個是當年還在中戲讀書的束煥,一個是在北京財會學校做老師的張越。

束煥寫的那集是《大偵探》,拿了500元全酬。他從樑左身上偷學了些喜劇創作的手法,繼續讀書去了。張越則成了劇組常駐。做老師期間,張越就給《綜藝大觀》寫小品了。她有個同學在《我愛我家》劇組工作,把她介紹過去。張越是王朔的鐵桿讀者,一進劇組,立馬進入狀態。她寫劇本速度之快,嚇英達一大跳。一集五六千字的劇本,一晚上就能完成。

後來英達還說呢,中國雖然多了一個女主持人,卻少了一個喜劇編劇。

「樑左在劇中的客串」

除了他們,跟石林合作爲趙麗蓉寫《英雄母親的一天》的臧裡,也寫過幾集。北大中文系的小妹樑歡,則直接被大哥拎進隊伍,成了常駐之一。

隊伍擴充了,但想必許多觀衆能感受到,後八十集的故事質量,比起前四十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意思。一方面,是因爲前四十集主要靠樑左親力親爲,後面他做統籌、潤色,沒辦法照顧那麼多;另一方面,樑左前四十集把自己榨乾了,攢了多少年的包袱都掏進去了,自己也很難超越。

後來人們都說,《我愛我家》的經典,樑左至少佔了一半功勞。其實這事兒往大了說,是英達對編劇的重視。他知道這劇要做成,不在劇本上死磕,是弄不出任何動靜的。當年在劇組,除允諾英壯的錢給的最多,幫他緩解經濟困難,剩下最多的錢,是樑左拿的。樑左的錢,是演員片酬的三倍。而像外招編劇,全酬一集500元,這在當時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現在有幾個劇組,捨得給編劇花這麼多錢啊。

《我愛我家》的經典,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也不能全記在樑左頭上。在劇本極度優秀的基礎上,演員們也奉獻了極爲優秀的表演。文興宇模擬老幹部們的拿腔作調,宋丹丹演和平時的那份小市民氣,樑天集大成式的社會青年演繹,關凌恰到好處的人小鬼大等等等等……每個演員都沒辜負樑左的那支筆。

不光是主演,那些客串角色,哪一個沒給觀衆留下深刻印象?

這多虧了英達四通八達的人脈,讓《我愛我家》成了我國電視劇歷史上客串陣容最牛逼的劇,沒有之一。1993年,《電影藝術》開展關於“明星制”的研討,發起主辦“首屆十大影視明星”的評選,當選者分別是:

鞏俐、呂麗萍、劉曉慶、李羚、申軍誼、陳道明、張豐毅、姜文、葛優、李雪健。

英達很自豪地說:六大男星,我這兒來了仨,外加一個當紅小生,王志文。

「當時人家可是大衆偶像」

確實,除了前文提到的劉威、韓影,《我家》裡每集前去助陣的,幾乎都是當時或日後影視圈的大熟臉兒,不是一線大咖就是老人民藝術家。

倒賣盤條那集裡,出現過年輕的句號。跟小保姆談戀愛炸油條的那位,是還在人藝的郭冬臨。出現過好幾次的警察,是警察專業戶劉斌,姜文的同學。老傅同志遭遇連環車禍那集,撞人肇事者之一,是還沒那麼胖的劉金山。《獎券的誘惑》裡的報社主任,是後來經常演黑幫老大的王奎榮。

張國榮的經紀人扮演者李耕,之前是《頑主》裡的作家寶康。和平單位的工會主席,那是李誠儒演的。賈志新的著名發小胡三兒,是剛分配到人藝不久的何冰同學。還有爲趕走孟昭陽給介紹的女朋友,那是空政的牛莉。

其中幾個年輕演員,當年還沒那麼有名,都被英達給挑中了。

名演員,李雪健、葛優這不用說了。王志文、江珊剛靠《過把癮》走紅,英達就預定了兩人同時出場,在張越創作的《生活之友》裡面露面。姜文的戲,更是先斬後奏,人物一早就設計好了。當時工作人員還問英達,姜文這麼大腕兒,他不來怎麼辦?英達當場來了句,他敢!

英達給姜文打電話,說你到時候得來。姜文那陣兒拍《陽燦》,等了半天沒動靜。英達自己忙忘了。還是姜文給他打電話,問你那戲還拍嗎?說完,帶着姜武、夏雨、《陽燦》的製片主任二勇殺到了《我家》劇組。

「不愧是英達的發小」

老藝術家方面,於大媽是人藝的金雅琴,80歲時還拿了東京電影節影后。鄭燕紅她爸鄭千里,也是人藝表演藝術家,在《編輯部的故事》裡演劉書友的張瞳。鄭千里這個名字很有意思。英達他爺爺,就叫英千里。

劇中最大客串咖,演胡學範的,是英達他爸,文化部副副部長英若誠。全劇第一集《發揮餘熱》裡,老傅要裝太陽能熱水器,原型就是英老爺子。老爺子年紀雖然大了,還是很愛玩,不但愛買新物件,還組裝過摩托車。

另外,有人不是露臉的客串,是被英達、樑左變成臺詞包袱,抖了進去。

《失落的記憶》裡,志國把屋子恢復成70年代原貌,說花了一萬塊錢,是找一個叫“戴延年”的老師傅給打的八折。買金剛砂手紙那集,志新說,小凡的同學“沈旭佳”,30塊錢買了張獎券,得了個熱得快。

這沈旭佳是誰呢?就是王朔當時的老婆。

也別說這了,《我愛我家》最後兩集,狠起來連自己都打。

和平怎麼說樑左來着?

“我知道這人,寫不出什麼好相聲,不是掉老虎洞裡了,就是什麼關電梯裡了,要不就天安門改農貿市場了,還沒抓起來了呢這人?”

多年以後,《我愛我家》儼然成爲讀取中國時代記憶的一道密匙。國劇歷史上,很少能有一部劇這樣被不斷重提,被不斷挖掘。甚至成爲某些觀衆之間的交流暗號。更沒有哪部劇像它這樣,被定性爲對整個時代的包羅萬象。

對普遍觀衆而言,《我愛我家》令他們難以忘懷的,是那逼真、親切的獨屬於上世紀90年代的家庭氣氛,那段一家人晚上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的光陰。那些熟悉的擺件、傢俱,讓許多人日後重溫《我愛我家》時都很感動。

雖然不是每個家庭都像賈家一樣說話,開那種沒大沒小的玩笑,但那個年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氛圍,永遠儲存在了一幕幕歡笑中。

1993年是個承上啓下的年份。舊時代的革命話語早已一去不返,頭一年的市場經濟敘事塵埃落定。那時,中國發生着與之前截然不同的日新月異的變化。作爲首都,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變遷滲透到了每個家庭裡。於是乎,90年代那些大大小小的熱點,層出不窮的社會現象,成了賈家的笑料日常。

「再沒有這樣一家人了」

和平他媽問老傅報紙上的事,會問到柬埔寨大選、京九鐵路開通,還有鞏俐和張藝謀的戀情。賈志新到處搞經濟活動,整天想靠生意發財,掛着幾家公司總經理的虛職,成了那時期“92下海潮”的縮影。賈小凡的大學研究課題裡,有“吸毒販毒、賣淫嫖娼、性變態、同性戀、少年犯、小蜜傍大款…”等等議題,說明那時的社會與之前是多麼不同。

90年代的諸多現象,構成了《我愛我家》的故事血肉。雙軌制下的倒買倒賣、走火入魔的氣功羣體、無良商家的促銷手段、進城務工的小保姆、四處流竄的二混子、知青殘留的時代悲歌、追星路上的無奈坎坷…老幹部有老幹部的憂愁,新青年有新青年的苦澀。在一個新舊時代的交接中,熱鬧輪番上演。

在日常笑料的冰山下,藏着的是從傅明到賈圓圓三代中國人的喜怒哀樂、人生際遇。

和平假死時,大家給她寫了一副輓聯,叫“爲有犧牲多壯志,你用真情換此生”。這是關乎整部劇時代背景的書寫。前半句是毛主席的詩詞,是一個革命時代、政治時代最令人激動的話語;後半句是《瀟灑走一回》的流行歌歌詞,而《瀟灑》這首歌,曾被視爲“92下海”的BGM。

一個那麼複雜的、泥沙俱下的年代,愣是讓這麼兩句話給解構了。

當然,更多的無處不在的解構,密佈在樑左那獨領風騷的臺詞裡。他筆下的這些人,無論男女老少,張口就是一連串的人生道理、局勢分析。這些話夾雜着毛語錄的妙用、流行歌詞的錯位、政治口號的降維,廣告詞兒的機靈。每個人物一開口,就把他的身份、所處的地位以及周邊環境對他的影響寫活了。透過臺詞,也能看出中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如何被歷史轉折給滲透的。

「62年要的飯…」

所以,後來,這些詞兒也成爲了無數觀衆樂於考古的理由。甚至因此衍生出一些“秘不可說”的段子和猜測,以及樑左的“別有用心”。

比如第一集老幹部傅明本該退了,但不願退。比如《捕鼠記》裡面給公老鼠屁股縫上,讓它發瘋把自家人咬死。對其中隱喻,大家認爲深不可測。而像什麼“你爺爺一失誤,我爺爺就要飯”,更是成爲了心領神會的相視一笑。

不過,這些就不展開說了。細心的觀衆會發現,《我愛我家》結尾字幕上,有一家中國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它的理事長,名叫王光英。

他是英達請來的顧問。拍攝期間,王光英還去劇組看過。

有這棵大樹在,他們纔敢撒歡兒啊。

時至今日,這都多少年了,除了那些暗藏在臺詞間的時代隱喻,那些讓人一聽就笑的、只有從那個年代走來的國人才能明白的俏皮話,《我愛我家》裡,還有好多的細節不斷被挖掘、打撈。有人專門扒了一篇《傅明前史》,有博主專門寫過《我愛我家穿搭圖鑑》,還有音樂公號把劇中人引用過的流行歌詞翻出來,列出了一篇篇歌單。

一部劇能做到這種程度,罕見。

可惜的是,我們再也沒能等來第二部。

情景喜劇最大的優勢在於,當你構築了“賈家”這樣一個家庭後,每一集故事,可以把人生悲歡、社會熱點、時代話題從個體、家庭、社羣、社會不同的層面塞進去,讓它變成一個窺視小到個人焦慮大到時代變遷的窗口。

在時代變遷的浪潮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個體數十年的命運,都被編織、濃縮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我愛我家》之所以難以超越,正是因爲它近乎完美地做到了這一點。

換句話說,如果一部《我愛我家》拍得足夠長,它完全可以成爲一部反映社會數十年變化的民間史。或者,若有後來者接過這筆文脈,能繼承《我愛我家》的優秀基因,也能留下一段段歷史切面。當年英達做這部劇時,想的是做個先驅,給後來人打個樣,犧牲也無所謂,至少後人有模版了。

如果後人能沿着同樣的路走下去,豈不美事?

只是沒想到,這一做,卻做成了巔峰。

對於1993年的中國電影,人們老愛引用蘆葦那句話。看來它也適合情景喜劇。

即便日後樑左、英達一起努力,也沒能再將其超越。

這或許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還是應了英達接受《新週刊》採訪時說的那句話:

“《我愛我家》只會出現在九十年代,也只能出現在九十年代。”

「人世滄桑,時代流轉」

要我說,這其實更像英達講給姜文的一個段子。

《我愛我家》定下後八十集拍攝時,英達去空政話劇團找戴延年籤合同。話劇團在燈市東口附近,英達幼年就是在那片長大的。那時候,丁字路口老有一個弱智青年,學生們路過,喊一聲“古倫木”,這弱智青年就回一句“歐巴”。老人們都知道,這兩句詞,是《奇襲》裡的接頭暗號。

那天路過,英達又看見那傻子,就喊了句古倫木。

結果對方回了一句:傻叉!

電影《陽燦》的最後,罵完“傻叉”的弱智青年消失在車窗外。

馬小軍和兒時的玩伴站在敞篷車裡大笑,身後是一個早已變幻的時代。

大風呼嘯而過,吹亂了人們的頭髮。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作者 | 宅少 責任編輯 | 陳不陳

“點贊”“在看”支持我們